周小川要构建一个“池子”容留涌入中国的“热钱”,这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至2005年,人们就一直在讨论,用什么办法吸附“热钱”。当时,学界一般认为,鉴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过小,所以对流动性的吸附能力有限,如果管不好,房地产、股市的泡沫会十分巨大。 后来的事实证明,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巨大。要澄清一个问题,周小川说的“池子”既非股市,也非房地产市场。因为,这不在周小川的职权范畴。所以,他所说的“池子”一定是与央行相关的工具,是央行可以操控的工具。我理解的“池子”其实就是用多种工具吸附市场流动性的手段,也可以视为“一篮子手段”或“一篮子工具”。我们必须注意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必须减低构建“池子”成本。上次央行对冲流动性所用的工具,主要是不计代价地发行央票、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两个手段都是有成本的,因为都需要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上次中国央行一面加息,一面发行央票、提高“存准”,这必然使得央行对冲流动性的成本越来越高。尽管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通过不断地买卖央票或债券可以有一点收益而对冲掉部分成本,但那其实远远不够,甚至可能发生亏损。怎么办?其实,亏损、尤其是央票所发生的利息必须由财政补足。 大家都知道,银行票据的发行收入是没有盈利项目背景的,说明了,发行央票所收入的货币都静止在央行的账户上,没用。因此,这部分资金等于财政在白白支付利息。数额有多大,说不清。不过,按大约4万亿元的规模、平均2%的成本估算,每年80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息,这个成本会更高。这不是一个小数据,取消农业税,每年财政收入不过减少600多亿元而已。 所以,未来如何减少成本,是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意识到,允许无度上调“存准”和发行央票,这等于是允许让“热钱”去无度地打劫我们中央财政的收入,势必弱化财政对民生的保障能力。这是中国老百姓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第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冲“热钱”带来的流动性,不能伤害实体企业。央行回收流动性是总量回收,不管钱是谁的,收回来就完事。但是,从2003年至2008年的回收过程看,央行回收流动性没有充分考虑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结果是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巨大,根本就对冲不过来;另一方面是企业严重缺钱,举步艰难。 央行必然清楚。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国际国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势必加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你加息、你紧缩,你可以抑制国内的投资需求,但你抑制不了美元的贬值,抑制不了因为美元贬值而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企业贷款需求大,不是因为他们对原材料的需求多了,而是因为原材料价格贵了。如果把这两个不同因素导致的贷款需求增加一样看待,那对企业是犯罪,对中国经济是犯罪。所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必须细致入微。不能只顾总量问题,不顾结构问题。必须首先分析结构问题,采用结构性政策,对症下药,才能使政策更加准确。这才是宏观经济调控水平需要尽快提高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