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报转载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中国“片医”的旗帜》,介绍郑州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以保基本、强基层,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郑州片医”模式,为700多万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制度的公共产品,用改革创新精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成功实践。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保基本、强基层、全心全意为民生健康改革的优秀答卷。 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09年4月开始实施,至今已有一年时间,初步实现了良好开局,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我们首先要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惠及13亿多人口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全民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医改是我国社会领域的一项深刻变革。通过医改,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公共产品,有利于缓解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的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医改,构筑保障群众基本医药卫生需求的“安全网”,有利于缓解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即期消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医药卫生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尚未得到很好保障。希望各地在当前医改中,要把强基层摆到突出位置,逐步形成公立大医院、社区医院多元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以阶梯式就医流动,有效缓解人民群众争挤大医院引发的看病难问题。切实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社区均等化。 我们首先要向郑州市那样,树立公共卫生重心下移城乡社区的观念,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强、品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小病也到大医院看,大医院人满为患,从而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就是要把工作的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既能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又可以强化疾病预防。各地要落实配套资金,严格社区卫生工程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强基层,软体是关键。要在软体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短缺、技术薄弱这一突出问题。各地要制定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提出通过院校教育、临床实践、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快培养全科医生。 强基层,还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基层机构应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在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健康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要通过提高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多种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之处。 希望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借鉴郑州的经验,更加奋发有为,更加扎实工作,把医改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实施好,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