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以及“油不得”、“糖高宗”之后,苹果和土豆又接过了涨价接力棒。发改委上周公布的10月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大中城市的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而继10月底,30万吨临时存储食用油和21万吨储备糖抛储之后,来自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的消息称,多部委正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北京则已率先决定,连续3个月生活消费品价格均超过上年同期15%的情况下,将给低保群体发放临时补贴。
■ 应对
多部委拟联合出手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官员表示,多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
除去主管价格的国家发改委外,归口工业制品管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也正在紧张制定应对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拟对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进行政策补贴。
“稳定物价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该人士近期走访多地,调研当地物价,包括粮食价格和工业原料价格。“采取措施将是多部门联合制定,现在还不便于透露。”
据了解,联合制定政策的“多部委”中,发改委和工信部是核心部门,按照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的“三定方案”,两个部门分别负责宏观层面和工业制品的价格管理。
工信部一位官员证实,该司已经撰写报告,希望对下游行业进行政策支持,报告已经上报至国务院。
■市场
物价涨不停 百姓最心疼
消费者是物价涨跌变化的直接感受者。今年以来CPI涨幅逐步升至3%以上,尤其是粮食、蔬菜、房租等价格上涨之声“此起彼伏”,让部分消费者担心,新一轮物价明显上涨的到来也许是板上钉钉。久违的抢购风又在一些地方重演,个别地方恐慌情绪滋生。
在一切皆涨唯有工资原封不动的年月,“能省就省”成为王道。货比三家,搜罗特价商品;趁低吸纳,囤积日用品、团购批发生活用品;以其他东西替代涨价物品,力图将生活成本降到最低……涨价大潮正催生着各种各样精打细算的族群们。
囤油囤面的“海囤族”要囤的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安全感。抠抠族、“海囤族”也折射出了民生焦虑。这场与CPI的“民间赛跑”,究竟是否必要?
■通胀之忧
国家统计局将于11月11日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11月初,多位经济学家对10月CPI的预测均值为4.0%,较9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对10月CPI的预测值最高,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