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和房地产,谁在异化谁?
2010-11-04   作者:谌毅兵  来源:价值中国网
 
  近期国家和地方连续出台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和举措,一轮针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及其背后因素的议论在全社会高调登场。不出意外,任志强这门大炮将会成为当中的主角之一。
  任志强的第三本书《任你评说》刚好在纷纷扰扰中出版。由书名可以看出,任志强对于这本书有着他自己的定位----任你评说。这可以理解为他对于前两本书《任人评说》和《任我评说》的一个小结,也似乎表明任志强对于之前和现在已经出现及今后将会出现的对他的诸多争议、质疑和批评采取了更为大度的对待方式。也许这体现了他处事方式的转变,但笔者更认为这是他观念的转变----对人、对己的观念。
  与之前任志强的言论和两本书一样,第三本书也将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对此,任志强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可以“任你评说”。
  以一个坚持房地产市场化方向、不全盘否定保障性住房的房地产业者来说,社会和媒体“断章取义”评判其言论、观点,批评其倾向乃至“人品”都难以避免。而且,完整地看过他的言论、文章和书之后,还是不能完全排除上述疑问、质疑甚至批评。
  不过,客观地看完全书,必须承认的是,任志强之所以能说、敢说,原因在于他不是乱说、胡说、瞎说。读者也许不认同他的观点,但不能轻易否定其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许不满意其资本家的嘴脸,但不能否认他身为资本家的本色。也许厌恶甚至憎恨其资本家的面目,但不能否认他仍然具备的平民情怀。
  重要的是,对于转轨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房地产的市场化和保障化,任志强有着自己的现实思考、鲜明观点和逻辑思维。完整地阅读、看待、理解他的房地产思维,其历史客观性、现实针对性和对未来思考的把握,其实值得细细探讨而非一概否定。换句话说,不同身份、职业、职责和需求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些知识、启示和借鉴,虽然你不一定接受。
  任志强对于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化路径有着自己的看法,书中对房地产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解释,从历史和现实得出了他的结论。
  比如,在住房的保障上,要分清“有其屋”和“有其所” 的差异。根本的是,当前注重的是“有其屋”。因此他认为,只有当“有其所”与“有其屋”的政策目标明确时,才能用“有其所”和“有其屋”不同的群体划分谁应买商品房,谁应享受保障。目前的情况则是,享受了保障的还要“有其屋”,已“有其屋”的还要申请保障,所有的人都想“有其屋”而根本就不接受“有其所”,从而用舆论绑架了政府的政策。而且,因为更多的人群不接受“有其所”的现状,而要跨入“有其屋”的行列,这就必然地导致了可支付能力与价格之间的矛盾激化,但市场只按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对象去提供相应的产品,政府则希望按“有其所”群体的消费能力限制产品的户型、价格,以减少政府保障的责任。两者之间的矛盾本就不应调和,但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更多的“有其所”群体被政府的私利驱动撵进了市场,让市场在连对“有其屋”的消费群体都无法充分满足的条件下,又卷入了额外力量的争夺中,让本来从“有其屋”的群体收入和消费能力看没有泡沫的“房价”,变成了以“有其所”群体的消费能力计算产生了巨大泡沫的假象。
  再如,市场化大大提高了城镇人均拥有的建筑面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和政府的财力,也因此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线标准,从而改善了保障性住房的条件。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市场化的商品房高速发展才有可能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并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放弃市场化、缩减市场化的规模、限制市场化的信贷、限制市场化的提高与改善,最终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让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得不到彻底改善(即使略有改善也只是低水平改善),并且会制造出更多的希望和要求政府解决住房的群体,并会绊住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的腿脚。
  上述观点证明,任志强是一个标准的房地产“市场派”。这是他诸多“雷人”言论的根本来源,更因房地产市场的现实与民众期望的巨大差异而受到质疑、批评乃至“围殴”。
  不过,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作为坚定的市场派,任志强其实并没有完全排斥房地产的非市场化或保障性问题。“政府应对无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群体和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以最基本的人权保障,应建立一道社会安全网,解决基本居住权利的问题”。只不过“对超越了政府保障底线的群体却不应再进行财产权利的分配,尤其是不能将保障变成一种超标准的普遍制度”。
  书中有一段话也许更能代表任志强的观点,这些观点表面与房地产无关,但实则有关。“也许面对各种选择时,我们首先要坚持的是权利,比如走市场化道路的权利、资产私有化的权利、生活方式选择的权利……为了权利,我们就必须勇敢地面对可能要承担的牺牲,支付改革的成本和部分人被竞争淘汰的代价。”
  也许,任志强异化了房地产,或者房地产异化了任志强,但发展不可阻挡。无论是否异化,谁在异化谁,谁异化了谁,争论不可避免并将继续,市场博弈也将继续存在。对错可能一时无法辩明 但保证每一个人发言、辩论、争论的权利,提供言论的机会和空间,其实更为重要和关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第二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 2010-11-03
· 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举办403项活动 2010-11-01
· 2010首都大学生读书节隆重开幕 2010-10-22
· “尚读”北京青年读书沙龙正式启动 2010-10-18
· 福建“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开幕 2010-10-1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易宪容:央行挥动稳健货币政策大棒·[思想]陈晓彬:“民企参军”将实现强军富民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