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03 作者:作者:本报记者 谭飞 连振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代表,无疑属于风电,风电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的“马前卒”。 但是,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风电装机的“风速增长”引发了诸多层面的质疑:一是装机增长速度太快,被称为“风电发疯”。二是因电网建设不同步导致已建成风机不能并网发电,设备闲置,被指巨大浪费。三是风电企业吸纳巨额国家补贴,享受诸多优惠政策,被称为“长不大的产业”。 实际上,风电产业一直在质疑声中成长。从企业“跑马圈风”抢资源,到特许权招标低价中标,再到产能过剩、风电过热,甚至被指能源企业集体“绑架”政府。 风电产业内人士和干部们认为,风电发展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同声音,有争论,很正常。“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去逐步解决,没有一个现成的完美理想模式。”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陈春明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风电发展遭遇的诸多质疑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博弈:一是风电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目前投资风电的企业大都为国有企业,而风电投资在设备采购、土地征用、税收上缴、上网电价等方面享受诸多优惠。例如,在酒泉风电基地,风电企业征地时,都采取的是“点”式法,即按照每个风车实际占地面积来征地。“采取这种征地法,风车之间的地虽然没有征,但也无法用做他途,实际上就是‘以点征面’,企业少支出征地费。”酒泉风电基地的一位干部说。地方政府实际获利并不多,而企业可以通过国家补贴、税收减免、成本控制、上市融资、出售碳减排指标等诸多手段获利。 二是风电企业、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的利益博弈。风电企业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加快装机,并结成同盟,力图实现“以风电促网架、促调峰电站建设、促装备制造和能源转化产业”的目标。但是对电网企业来说,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资巨大,而上网价格较高,利润空间较小,其间缺乏明确的利益平衡和补偿机制。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