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03 作者:作者:本报记者 谭飞 连振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作为一种新能源,风电产业近两年在我国“风速”发展,无论从风电投资规模、装机容量,还是其带动的风电设备制造业,以及倒逼的电网建设层次来看,风电均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中最热点的产业,因而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问题较多的新兴产业。记者在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采访了解到,这些悬疑,既有来自风电自身的问题,也有来自政策滞后的问题,还有来自产业之外的困扰。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快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也是我国风电产业整体发展所面临问题的缩影。业内投资者、专家和地方干部们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尽快完善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政策,逐步化解风电产业的“成长烦恼”。 首先要加快电网配套建设。相对于风电等新能源规划建设速度,目前电源与电网配套建设规划不同步,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风电建设。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苗青强说:“输出电网的速度跟不上风电场建设速度已是普遍情况。” 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永平说:“风电输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整个风电产业由风机制造、电网电源同步规划、风电接纳、配套调峰、电力消纳、电网建设补贴机制和配套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等组成。但是现在是“风电规划没有与国家扶持政策同步,没有与核心技术(包括风机核心技术和接入核心技术)研发同步”。 其次要加快新能源技术整体研发,加大技术投入扶持力度。风电设备制造业和风电投资的快速成长,目前主要靠资本驱动。实际上,风机核心技术、电网接入核心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仍未被掌握,或正在研发之中。“从经济角度看,风电产业市场的快速成长也创造出了巨大技术创新和研发需求。”甘肃省社科院原经济研究所所长安江林说。 第三是尽快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整体扶持政策。我国目前已建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制度,一度电收取2厘钱,一年约征收40亿元,以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但是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这个资金规模可能很快就会不够。 第四是尽快调整全国能源布局,建立清洁能源的配额调配机制。目前,甘肃省内水电、火电项目大批投产,发电量增长迅速而用电量增长相对减缓。如果要将风电全部送出,就必须依靠整个西北电网进行消纳。而到2015年和2020年,风电发电量分别约为250亿千瓦时和420亿千瓦时,如此巨大的电量,则必须依靠全国电力市场来消纳。 第五,统筹考虑风电基地的配套调峰电源建设。目前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配套调峰电源建设是按最低1:1配套建设火电。酒泉市发改委主任王建新透露,市级上报火电配套规模是1360万千瓦,省级意见是920万千瓦,电网部门倾向于800万千瓦,现在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等待核准批复。甘肃省社科院能源研究专家安江林认为,若大规模配套火电,风电、光电作为清洁能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大打折扣,酒泉一带配套核电建设有基础、有条件。 第六是尽快制定出台支持地方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瓜州、玉门等主要风电基地的干部们反映,由于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风电装机规模越大,地方财政减收越多。据瓜州县测算,到2015年完成825万千瓦风电装机,动态投资为784亿元(按2009年新增的800万千瓦计算),产生进项税87.7亿元;达产达标后,年实现销售收入95.8亿元,产生销项税13.9亿元,预计企业6年后方可抵扣完。按目前增值税分享比例,预计6年将少收12.84亿元。 第七,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扶持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 第八,尽快建立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国家标准和检测机构。主要包括风电场接入电网有关技术规定的国家标准,风机和风电场检测标准和规范,以及尽快明确实施风电等新能源监测的机构。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