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国俊/摄 |
“上海世博会已创造了一个与文化、国际化和创新相关的强大品牌,做好‘后世博’的文章,是一个为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留下恒久遗产的机会”
世博会10月31日在上海结束。当黄埔江畔的这场城市文明的饕餮盛宴在人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落下大幕,或许国人对于城市发展的新思考、新选择、新探索才刚刚开启。
从申博、筹博到办博,在世博氛围沐浴了十年的上海,深刻认识到世博如何影响了自己,并且有理由相信,世博的理念和实践将有可能在未来改变中国城市的发展走向。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正逢城市人口升至地球总人口一半比例的十字路口举办的一届世博会,也是历史上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
当今世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和深刻地影响着地球未来、左右着人类命运。未来城市发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方向、秉持什么样的理念?上海世博会通过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汇聚了全世界的智慧和探索。
高度重视世博会的巨大创造潜力
“现在到了落实世博会创意的时候了。如果今后‘汉堡之家’在中国仍然仅仅是一个通过验证的环保节能的‘被动屋’,而没有相关效仿和延伸的话,那将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情。”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创新,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最集中展示和最有效实践。目前,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已着手对“城市最佳实践区”的50多个案例进行系统总结,制定相关推广方案,进而对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管理乃至城市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据介绍,加拿大蒙特利尔案例组织方已与上海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今后三年内共同关注环境和公共卫生两个话题;西班牙马德里案例组织方也与上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准备开展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工作方面的合作;上海大众汽车租赁公司将携手德国不来梅案例组织方,在上海打造“汽车共享”模式,倡导低碳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指出,应高度重视世博会形成的巨大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的创新解决方案,进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他以“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汉堡之家”为例来预警:“现在到了落实世博会创意的时候了。如果今后‘汉堡之家’在中国仍然仅仅是一个通过验证的环保节能的‘被动屋’,而没有相关效仿和延伸的话,那将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情。”
实际上,不仅是上海,“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各个参展城市都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马德里馆总协调人伊格纳西奥·尼诺表示,天津城市案例的老城拆迁话题、深圳在边远小镇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马尔默从传统工业到现代信息科技的成功转型,都值得马德里学习借鉴。“我要向我们的政府部门不断灌输这些成功经验。”他说。
解析世博会相关试验结果和数据
冈村正认为,世博会闭幕后,解析世博会相关科技项目的试验结果和数据极为重要,以此可让上海建设智能社区的关键要素得以明确,并编制好操作性更强的近期和中远期的城市环保蓝图。
在日本东芝公司最高顾问、前会长冈村正看来,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就是借智能社区、智能城市的验证和试验,建设新一代低碳社会,而上海凭借世博会一系列新型环保节能科技的展示和应用,应进一步普及节能环保理念,率先建成面向中国的低碳示范城市。
印度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克里斯提了一个建议:上海能否以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试点,对高层建筑安装灵敏的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特别是用于检测能源消耗的传感器?
上海可谓全球高层建筑最密集的城市。克里斯说,上海的大部分高层建筑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对气候环境的考虑并不像现在这么紧迫。将这些高层建筑改建为绿色建筑,不仅经济和社会效应可观,而且可以推动政府成为节能环保及相关信息科技创新、应用的倡导者、投资者和领导者。
他预言,这项改建的绿色建筑将吸引全球更多的注意力,让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的典范。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示的思想和灵感许多聚焦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裁北山祯介围绕上海如何成为高度环保城市的议题,主张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一方面提升低碳减排成果,另一方面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例如,上海应该在现有可行的城市设施上安装太阳能发电、热电联供、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下水道整治和废弃物处理领域引入生物质能源;通过利用垃圾粉碎机以及真空回收运送干湿垃圾,大幅度减少城市垃圾数量和运输成本;制定创新政策,推动食品废弃物变成饮料、肥料和能源,实现循环利用;借世博契机加快普及电动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建立和推广“汽车共享”模式;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强化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枢纽站及周边地区的开发,以此切实提高公共交通运转率和便利性,强化商业集聚力,带动服务业发展等。
打造城市新品牌改善“人文气候”
在英美烟草集团主席理查德·巴罗斯看来,世博会实际上已创造了一个与文化、国际化和创新相关的强大品牌,做好“后世博”的文章,是一个为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留下恒久遗产的机会。
巴罗斯进一步建议:世博会之后,世博园区可以转型为一个或多个提供特殊配套政策的园区。例如,可以为企业家和新兴行业提供办公场所,为中国和国际一流的学术机构和商学院合作办学提供合作平台,为中国的艺术、音乐和电影工作者提供创作空间。巴罗斯说:“世博园区在六个月的会期里,可以将上海打造成一个以科学、文化和商业中心闻名的品牌城市,今后,也可以变成一笔珍贵的国家遗产以及对促进国际合作和创造力勃发的永恒见证。”
围绕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提出了一个“人文气候”概念。他认为,“人文气候”是生活质量的同义词,而生活质量与经济竞争力和环境一起,是一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三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上海将世博园区变为市民绿色休闲娱乐场所的决定,无疑将改善这里的人文气候,这一‘栽桐引凤’之举,又将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升城市的长远竞争力。”罗旭德说。
苏伊士环能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热拉尔·梅斯特雷认为,一个可持续的创新城市是能够随着时间自我调整、自我转变的。而这个特质则通过城市人性化的设计、高品质的生活、高效能的建筑、安全性和空间的合理分配与共享等方面表现出来。
匹兹堡启示城市成功转型
这位目前全美最年轻的市长意味深长地说:“匹兹堡和上海在各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着各自的转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世界。”
对于上海来说,如何借世博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转型?是一篇急迫的文章。作为2009年“G20峰会”的举办地,美国匹兹堡被称为“21世纪经济的成功典范”。作为“他山之石”,匹兹堡市市长卢克·雷文斯塔尔带来了三条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
一是继续利用好制造、能源等传统产业优势,同时使之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以西屋电气为代表,目前匹兹堡有多达700多家公司参与到全球能源供应链中,成为煤炭、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输配电和智能楼宇等七大能源相关行业的领军者,创造了全市主要的财富来源。
二是以公私合作方式加强教育投入,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求学梦想,同时建立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关系,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资助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项目进行商业化开发。
三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近年来,匹兹堡政府将原先的钢铁厂改建成多用途的文化场所和创意园区,用1%的销售税在艺术、文化和户外休闲娱乐领域进行投资,建立完善了自行车道、河岸步道和滨江公园。
雷文斯塔尔强调:“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城市不仅要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创造优质的居住环境至关重要。”
这位目前全美最年轻的市长意味深长地说:“匹兹堡和上海在各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着各自的转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世界。”
链接>>>———————————————————————————
上海世博会闭幕
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截至当日11时30分,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累计已达7302.42万人次。[详细]
低碳、和谐、创新——上海世博会倡导未来城市发展新方向
上海世博会举起低碳城市、和谐城市、创新城市三面旗帜,反映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即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人类才能渡过城市化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