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定价模式尚未确定,还有待观察,现在还处于供需双方争论阶段。”昨日(10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安徽合肥举办的一次钢铁行业会议上称,由于三大矿商(指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单方面推行的指数季度定价存在不足,目前正在商讨推出另一种定价模式。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思明称,由于铁矿石成本高涨,当前钢铁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与三大矿商谈定价模式几乎“没有商量余地”。
据罗冰生介绍,9月份在东京召开世界钢铁协会年会,钢铁企业共同的反馈是“现行指数按季定价造成钢价大幅波动,周期越来越大”。
从去年11月份起,必和必拓等铁矿石巨头就提出要改变定价模式。罗冰生说,当时的铁矿石谈判是在“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接受指数季度定价的。
原宝钢集团铁矿石基准价格中国谈判团首席代表刘永顺昨日在同一场合称,目前铁矿石“被指数化”与“被金融化”是一个趋势,现在要适应这一趋势,但是定价模式还有待深度探讨。
今年4月份,三大矿商打破长协机制,正式推出指数季度定价。罗冰生强调,铁矿石定价模式不是“一方怎么说,就怎么办”,到底怎么定价,还有待观察。
罗冰生指出,指数季度定价本身缺乏代表性,它采集的是把中国铁矿石到岸价,作为指数的基数,但大约只占实际进口量的20%,此外还是通过电话的办法采集的,在实际执行当中,实际价格和合同价格有个差距,可能会影响它的科学性。
他还说,成交价对指数带来的影响没有考虑,全球来看,所谓指数定价就是从现货矿来定的,只有中国有现货矿,代表性也有待考虑。对于目前中国是否推出自己的指数,罗冰生称“还在讨论中”。
刘永顺还称,指数定价是有问题的,但它也是目前最好的定价模式。
对于今后的定价模式,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称,“是不是指数定价,还要供需双方进行博弈,而且这不只是中国钢企的事情,还需欧洲钢协一起和矿商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