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十集纪录片《华尔街》总监制 罗明
大型电视纪录片《华尔街》历时两年的创作,终于与观众见面。 2008年源起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让一条不足600米的街道成为世界的焦点,时至今日,华尔街上发生的每一条新闻依然是媒体追逐的热点,华尔街发出的每一个数据都成为一道指令牵动世界经济。 这场危机引来了全球媒体对华尔街的空前关注,但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十集电视纪录片《华尔街》并不是对这场危机的一次深度追问和调查,确切地说,十集电视纪录片《华尔街》的诞生并不源自这场危机。因为中国资本市场要发展急需借鉴那些成功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迫切需要关照资本市场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正是我们拍摄《华尔街》的重要理由。 电视片《华尔街》适时推出正值金融危机爆发两周年之际,电视片《华尔街》力求通过两年的思考认真解读华尔街200年资本市场发展历史。 电视片《华尔街》是对金融历史的一次梳理,是中国电视人对资本市场的一次庄重表达。 1981年,新中国第一张国债发行,此时距离世界上第一张债券的面世已经过去了636年;1991年上海、深圳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批股票,而早在389年前荷兰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股票。
金融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中国公众,还是个陌生的词汇,到2011年新中国的资本市场才有20年的发展历程。 然而,时代的变革能够跨越岁月的冗长和沉闷,刺破时空的樊笼。 2010年6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银行根据资本实力进行排序,中国共有84家银行跻身全球前1000家银行之列,它们的总资本占到这千家银行总资本的9%,而税前利润则高达这千家银行的25%。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成长时期,电视人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尽心尽力。作为一个国家媒体,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事业,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过程,呼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正是一个国家媒体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情怀。 而电视片《华尔街》正是中央电视台倾注了极大热情和心血的结果,它是一部全面展示世界金融历程的电视片,是中央电视台的梳理和表达,也是中国电视人在资本市场成长的重要时期有所担当的重要体现。 电视片《华尔街》期待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选择华尔街作为梳理金融历史的支点,是一种必然。 华尔街是一个具体客观的存在,这条不足600米的街道与世界金融历史的演变又有着戏剧化的关联。 纽约早期的名字是新阿姆斯特丹,是美国早期的移民荷兰人为了了却思乡之苦而给当年的这个小渔村取的别名,荷兰人不仅带来了重商主义,也将荷兰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带到了这里,但是荷兰人在纽约的地位很快受到了另一个海上国家英国的威胁,英国人的轮船上满载着新奇的工业品和新式武器停泊在纽约港,为了抵御英国人的登陆,荷兰人在哈德逊河边筑起了一道墙,这道墙终究没有抵御住英国人的登陆,墙推倒后成为了一条街道,街道的名字为“墙街”,直译英文就是wall
street,,中国人音译为华尔街。 荷兰人在这里登陆的时候,荷兰正值鼎盛时期,荷兰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股票,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期货公司;而当英国人登陆的时候,大科学家牛顿正在精确地设定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个国际货币——英镑即将诞生。 历史的偶然,让华尔街成为了世界金融发展史中的一块试验田,荷兰人登陆300年后,英国人登陆100年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成为金融的代名词。 这条街道似乎天生就是一个舞台,可以穿越时空,可以浓缩历史,选取华尔街作为支点解读世界金融史,成为电视表达的一种必然。 现今的华尔街已经成为世界游客的观光地,诸多的历史已经尘封在青石板下。 当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架设在这条街道上,当中国电视人开始揭开尘封的历史,就注定这一次是以中国人的视角,以中国人当下的心情重新解读华尔街的历史。 《华尔街》摄制组二十多人深入欧洲、美洲、亚洲几十座城市,拍摄周期长达六十余天。拍摄过程中摄制组要进入神秘的金融地带,要靠近顶级的金融人物,要寻找最新、最典型的金融事件,要用无数个镜头把复杂而神秘的金融体系逐一呈现,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摄制团队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况且我们尚处金融纪录片的尝试阶段。这不仅对《华尔街》团队是个考验,对中央电视台同样也是一个考验。 电视片《华尔街》将镜头最大限度地深入“华尔街人”的行为中,寻找到世界金融史的承载物——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景,客观,直接,贴切。电视片《华尔街》已经在无限接近于一部通俗的、朴实有华的金融类电视作品,期待它能为中国的决策者提供依据,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为中国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 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必然要迎来资本市场的空前发展和繁荣,《华尔街》的实时推出,也是潮流所向。 让更多的人通过电视走近华尔街,发现他真实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