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发 |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她像母亲一样哺育着圣灵万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有了森林,生态系统就能保持平衡,自然界就能保持良性循环。
最大的“储碳库”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而形成了温室效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史蒂文?舍伍德和美国珀杜大学的马修·休伯在分析未来300年内全球气温升高的潜力及其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之后得出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到2100年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某些地区甚至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炎热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做碳汇。通过光合作用,使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保持平衡。地球上所产生的全部氧气有2/3来自陆地植被,主要是森林。全世界森林放出的氧气,超过全世界人口呼吸总需要量的10倍,一年可为人类处理掉上千亿吨二氧化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固态的碳,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
.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保护森林,就能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平衡,保持自然界良性循环。
哺育着生命繁衍生息
森林哺育着数以万计的动植物繁衍生息,也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在亚马孙河流域,一棵大树上寄生着上千种昆虫,砍掉一棵大树,就意味着这些生命无处栖身甚至消亡。
婆罗洲又称加里曼丹岛,面积75
.5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三大岛。岛上多山,山上有2.2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赤道气候让这里一年草木葱茏,夏季从3月一直持续到10月,适合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在这里找到了1000个新物种。接着婆罗洲不断刷新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几乎每深入热带雨林一公里,就会发现一个物种。在过去的几年里,婆罗洲平均每个月都会发现三个新物种。但令人不安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婆罗洲每年有超过8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
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地球物种加速灭绝。据联合国有关组织测算,全球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两万亿至4.5万亿美元。2010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指出:人类活动使物种正以比自然淘汰高1000倍的速度灭绝。科学家们呼吁,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广大群众,对于保护森林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切莫掉以轻心。
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水
世界主要河流的源头,其中有许多在某一时期曾被森林覆盖,因而集水区得以很好的保护。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水。
观测资料显示,森林区比无林区的降水量最多可增加25%。森林涵养水源,每公顷森林地面的凋落物层,能吸收11吨到33吨水,林地水分下渗率是农耕地和牧草地的三到12倍,在月降水量不超过80到90毫米时,林地无地表径流发生,森林可使降水的50%到80%渗入地下,一亩林地至少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立方米,每公顷森林每天从地下吸收70到100吨
水 ,森 林 的 蒸 散 量 比 海 水 蒸 发 量
大50%,森林土壤的蒸发量只有无林地的40%到80%。
历史考证表明,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都曾分布着大量的森林。从农业文明诞生开始,人类的焚林猎垦活动对森林的破坏逐渐加大,黄帝时,我国森林覆盖率为64%;至4000年前的夏代时降至60%,降水量仍比现在多200毫米以上,春秋时期,我国森林覆盖率降至约50%,降水量仍比现在多100毫米以上;2000年前,我国的森林破坏和环境退化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方地区。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26%,年均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100多毫米。如果能把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约45%,那么我国年均降水量将增加100毫米以上,可能达到目前全球平均水平。
保护土壤和农林协调发展
随着森林面积缩小和过度开垦,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荷兰国际土壤文献资料中心的科学家数年前曾估计,人类已经造成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面积超过美国和加拿大面积的总和。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可耕地由于人为引发的侵蚀和沙漠化而逐渐丧失,已经直接影响到2.5亿人的生活。
科学研究表明,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林地转化为农地的10年后,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30.3%,同时导致水土加速流失。据统计,2005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退化、沙化、碱化草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耕地难以增加,首先是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在现有的耕地中,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因素影响,中低产田占2/3。专家们提出,要从传统的农林水分离式发展模式转向农林水一体化发展,而实现农林水一体化发展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林。
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施一系列保护土地和环境的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保护与储备计划”,1985年开始实施这项计划时,退耕面积约占美国耕地面积的1/10。
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
森林被称为人类进化的“首发站”,石器和木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石斧,成为人类用来砍伐树木、搭棚架舍的主要工具,借助石斧又能猎取动物,人类开始食肉。“钻木取火”堪称人类第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人类史上最早一次技术革命。随着科技进步,森林将为人类提供越来越丰富多彩的资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世界立木蓄积量为3840
.07亿立方米,其中巴西占21.2%,俄罗斯占21%,美国占9.1%,加拿大占8.6%,中国占3.4%,以上五国的立木蓄积量占世界立木蓄积量的63.3%。
森林以其占陆地生物物种50%以上和生物质总量70%以上的优势,成为各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专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各种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是大规模毁林,主要是利用林木的果实或废弃林木提供燃料。我国现有林木生物质中,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为三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两亿吨。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利用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1333.3万公顷,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四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11020种,药用动物1590种,这些动植物药用资源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源于森林,森林是重要原材料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