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产能扩容推动海工装备升级
2010-09-08   作者:白晶  来源:中国能源报
 

    “‘十二五’期间,中海油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油当量的生产能力,油气总产量要达到1亿至1.2亿吨油当量,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到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在9月1日上午召开的“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说。他表示,这将为国内造船、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创造巨大机会:“在未来五年,一个新的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据其测算,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目前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我国“十一五”期间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投入将达1200亿元,“十二五”期间的投入将更多。
  截至2009年底,中海油拥有国内在生产气田77个,平台150座,在建10座,海外油田管理140余座,海底输油管线4813公里,海底电缆380公里,浮式生产储油轮装置(FPSO)17条,水下井口已建成6套,陆上终端已建成11座,2座在建设中,这些海上工程装备和设施已使中海油具备了5000万吨油当量的生产能力,而中海油“十二五”的产能目标,相当于“再造一个中海油”。

  产能翻番扩大海工装备需求

  金晓剑在会上介绍,“十二五”是中海油从综合型能源公司向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全面跨越的重要时期,公司能源供应总量大幅提升。3月24日,中海油相关负责人曾提出,“十二五”中海油的油气预计产量为8000万至1亿吨,而此次的目标上升至“1亿至1.2亿吨”。其中,国内油气产量要达到6500万—7000万吨,海外要达到2000万—3000万吨,进口液化天然气要达到1500万—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要达到80亿—100亿立方米。为实现这个目标,中海油将会在我国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产能翻番,同时将会有2—3个深水油气田建成投产。
  金晓剑还透露,中海油计划耗百亿巨资打造一支“深海舰队”,包括向外高桥船厂订购的第六代3000米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向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订购的3000米深水起重铺管船。同时,中海油的深水工程装备项目也将启动,即将建造第二批重大装备,总投资约300亿元,将于2015年前后投运。不过他表示,未来五年,中海油仍将把重心放在浅海开发上:“深海的投资成本是浅海的5到10倍。”“十二五”期间的深海试水是为“十三五”的“全面下海”做准备。

  核心技术缺失制约深海战略

  据了解,我国目前仍以近海大陆架300水深以内的区域油田开发为目标,海上平台设施主要是钢桩基础、导管架支撑和上部组块,这种模式支撑了中海油石油产量的90%以上。然而世界石油界已形成共识:海底气田特别是深海气田才是未来世界油气资源资源的重要来源。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近十年发现的超过1亿吨储量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占到60%,其中一半是在水深500米以上的深海。与会的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表示,我国正在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这一海域水深在500至2000米之间,而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在这一水深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
  中国海洋事业的建设发展,油气装备业是基础。目前我国在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关键工艺、核心设备国产化、系统调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急需弥补。金晓剑表示,海工装备建造商分为三个梯队:欧美公司属第一梯队,垄断着海工关键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和高端制造领域;韩国和新加坡公司紧随其后,在功能模块设计建造、总装设计建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公司总体处在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梯队。尽管部分骨干企业已经和正在初步形成功能模块设计建造、总装设计建造和调试的能力,但与欧美、韩国以及新加坡企业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受经济危机影响,传统造船业务不景气,再加上中国海洋油气事业的蓬勃发展,海工装备需求巨大,近年来很多船厂纷纷上马海工项目,谋求转型。业内人士在会上指出,我国大多数海工企业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而海洋油气装备产业国际化和集中度非常高,这给后起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设立了很高的门槛。金晓剑总结说,中国海工装备与国际的差距不但体现在研发设计水平上,在建造效率和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上也有体现。企业互相压价,造成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制约了中国开采深海气田的能力。

  “十二五”海工装备

  发展规划亟待出台

  对此,金晓剑建议将海工装备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除了企业间的自发合作,国家和政府也要从战略高度给予支持,这其中既包括在国内提供宽松的土地、财税政策,也包括在国外协调外交政策、融资政策和其他商业交易。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赵志明表示,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已基本草拟完毕,即将推出,《规划》对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的相关装备制造等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划。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当前许多东部地区来说,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增长点。”金晓剑还做了这样的表述。虽然这意味着海工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人们也不应忘记,每当一轮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时,地方政府为了实现GDP政绩,往往会毫无节制地审批和上马相关项目,造成无序发展,最终引发产能过剩。《规划》的早日出台,应该能为即将到来的“过热”市场打一剂预防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杨华出任中海油CEO 2010-08-20
· 杨华接替傅成玉任中海油CEO 或助力海外扩张 2010-08-20
· 中海油上半年业绩同比翻番 2010-08-20
· 中航工业联手中海油打造燃气轮机产业 2010-07-28
· 传BP与中海油洽商转让阿根廷油气资产 2010-07-07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左晓蕾: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思想频道]谢和平:发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