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在CCTV财经频道开播以来,反响强烈,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8月27日,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频道副总监、《公司的力量》总导演任学安先生率领核心创作团队(执行总导演刘颖,导演张旭、高隽、呼涛)作客中国网络电视台对该片进行深入解读,介绍纪录片台前幕后的故事,并就热点内容与网友互动交流,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
曹煊一: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中央电视台十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自8月23号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开播以来观众是反响强烈,网上好评如潮,今天应广大网友的要求,我们特别邀请了总导演任学安协众主创人员,我们演播室和广大网友谈《公司的力量》台前幕后的故事。坐我旁边的是总导演、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副总监任学安老师。
任学安:各位网友大家好,谢谢你们关注《公司的力量》。
主持人:执行总导演刘颖。 刘颖:大家好。
主持人:导演张旭、高隽。
《公司的力量》是之前的积累和延伸
主持人:非常欢迎各位老师,我今天特意上网看了一下,贴吧也好,微博也好,网友热情非常高,评价非常好,很多人呼吁,希望有更多人的看看,因为真的学到很多东西,感慨万千。任学安老师不仅仅是《公司的力量》总导演,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几部力作,《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的总导演。我们之前两部片子都是这个班底?
任学安:都是这个班底,这是今天坚持大家一块来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强大的班底,今天一一亮相,大家有人们有问题想跟各位老师沟通,欢迎积极参与到互动当中来。因为机会难得。先请任老师谈一谈,《大国崛起》、《复兴之路》都是非常大题材的片子,现在做《公司的力量》,感觉好像跟之前有很大的不一样,像是一个大转型。可以说这也是第一部深入探讨公司制度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能不能谈一谈当时您是怎么想到做这样一个片子的?
任学安:做这个片子实际上是我们这几年来四部片子前三部的积累和延伸。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做《大国崛起》的时候,萌发了做《公司的力量》的想法,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想法呢?我们看到了现代化过程中间,公司的力量,后来继续做《复兴之路》,我们看到是中国一百多年的自我强国之路,探索之路,这个过程我们非常感慨,中国公司在早期的时候,非常命运多揣,实践时断时续,真正到实践,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做《中国故事》,献给改革开放60周年的纪录片。大家继续思考、继续观察,我们发现公司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正是它们的兴起、活跃,使得我们今天出现了这样一个物质极大的丰富,社会丰富多彩,中国经济综合实力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这里面有思想的力量,有民间的智慧,有政治家的远见,但是最终起作用的,最终把这一切转化成一种效率、财富的,就是公司的组织。所以2008年《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十个样本出来之后,大家讨论,下一步做什么,就做《公司的力量》,这是几年前就提出来的。
主持人:那个时候题目就出好了。
任学安:对,一直没有机会做的题目,大家共同来做。因为2005年提出做《公司的力量》的时候,我们报上去,当年就列入了,当时叫经济频道的下半年的工作计划,现在都还记得,在梅地亚开会的时候,一个大板子上写着下半年重要工作之一有一个《公司的力量》,结果列完了,后来悄无声息,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情。所以我们现在把这个事情翻出来,真的很有意思,机缘巧合。从我们团队来讲做这样题目水到渠成。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大家应该想象得到,这么好的一片子,不是随随便便,突然灵光一闪就开始做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它酝酿了很久,思考了很久,而且跟之前大片又一脉相承。浙江杭州的一位网友评价非常精彩:希望对目前企业环境,企业家地位价值,对公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中国深层次改革,起到发动机的作用。这样的期待非常好。他想问您的问题是:您希望通过这个片子传递什么信息?
任学安:一个人做一个事情,内心深处想法当然希望做这个事情越重要越好,价值越大越好。客观来讲,一部纪录片能够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我们其实是试图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跟大家共同探讨这样的问题。我们思考仅仅是我们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关心这个事情,给大家引起一个话题,让大家都讨论、关心,我们身边这样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组织,这就是我们最想要的。一个纪录片不可能改变什么东西,但可以提供一个契机、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关注,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公司的力量》没有遗憾
主持人:不管怎么样,这部片子在整个经济领域未来的发展,中国公司未来,乃至世界公司未来发展过程当中,都会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有着很深刻的标记符号作用。您能不能谈在制作《公司的力量》这个纪录片时,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有没有遗憾之处?
遗憾的是什么?
任学安:我们团队经过了至少是五年多的积淀,对于中国社会进程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我们电视人,我们这个团队来讲,是应该经历的,因此我们说我们没有遗憾,这个没有遗憾不是说我们特别牛,特别不谦虚。因为从我们的眼界、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考能力,以及我们现在所能达到的制作手段和播出格式上来讲,我们尽力了,我们做到现在这样程度。一部公司史,我们在两年的时间里,很难找到全球有完整公司史可以参照的框架,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们在专家智慧的支持下,由电视人,在座的这些同志,当然今天还有没来的,这些人整理出来的。很多资料都散落在各个历史书籍中间,各个企业自身的传记中间,我们把它抽离出来,汇集成十集。我觉得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就我们自己能力讲,我们对我们的成果非常满意。因为我们必须这样自己奖励自己,然后我们才能够继续往前走,如果每一次做完一个事情垂头丧气,那就失去前进的动力了。
做《公司的力量》会有幸福感
主持人:是的,首先自己有这种自信心,而且我们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这是给每个工作者最大的安慰。另外我觉得今天看到各位老师的时候,我就想到两个字,都是高手,因为出自各位手中的片子,真的是哄动一时,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去买了DVD,回去永久珍藏。作为电视人应该最清楚,电视纪录片真的是太难做了,做好就更不容易了,几位老师对于自己的片子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或者能不能谈一谈,你们在制作《公司的力量》的过程当中,有一些什么样深刻的感受?刘老师先来吧。
刘颖:刚才任主任说到了一些创作当中的感受,我特别想说一点,片子制作之初这个题目非常吸引我,因为做《大国崛起》会有一些积累、思考,你觉得它会进一步延伸,它非常吸引你,而且我觉得它很有价值。这两年很辛苦,因为要看很多书,寻找很多资料,完成表达,而且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可以这样做都在反复考虑。但是在这之后,我觉得,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无论你的付出是怎样的,我们作为一个电视人,在认认真真地完成一件事情,我尽了我最大努力,它能够通过我传递给更多的人,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主持人:我觉得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怎么样,都是问心无愧,更何况结果如此之好。张旭老师能谈一谈吗?
张旭:刚才刘颖说到一个词“幸福”,这个片子可能超出我以往的工作精力,但是真是很幸福的感觉,因为工作之后很多年没有真正把心放下来学习一个东西。
主持人:沉下来做一个东西。
张旭:以前做节目更多靠积累,这个节目边学习,边在进行工作。学习是一个享受过程,是非常幸福的过程。
主持人:做完了以后,觉得自己懂得很多,进步很多。 张旭:是这样。
主持人:高隽老师。
高隽:你刚才说满意的地方,我觉得这两年来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己确实在认真细致地做一件事情,效果先不说,从我自己来说,尽了力,有这份心。可能某些地方还有不尽如人意,有待于自己再慢慢提高吧?
主持人:我们期待着《公司的力量》还有下一部。
任学安:我们这里面就他最像导演。
主持人:任老师对导演外形有一个定位了。呼涛说一说。
呼涛:这两年从做片子开始抱真是学习态度,我们希望片子播出之后能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达到共鸣。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反复地在推敲自己,推敲我们所做的这些事,一个逻辑关系。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这两年对我的感觉就是一直在探索,探索,再探索。其实我就是希望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呈现出这个片子,我希望对于广大网友来说也能达到一种共鸣。
主持人:两年一直在探索、思考,两年之前也没有闲着,一个片子接着一个片子,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歇一歇了呢?
任学安:他们特别希望歇。 主持人: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吧?
任学安:对,我是肯定歇不了,因为到中央一套综合频道工作,那边在进行频道制的试点组建,然后还有一些新的工作。
主持人:这些时候工作最多。 任学安:我估计财经频道也饶不了他们,财经频道肯定有新工作让他们做。
《公司的力量》是百姓看得懂的学术纪录片
主持人:这么多高手怎么可能在家待着,肯定不行。另外观众朋友看片子的时候看得非常细,会有人建一个论坛,把你认为每一集当中的经典语录整理出来,大家都跟贴,非常热闹,包括旁白,多旁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每期的话题都让人深思。旁白这么经典,话题选得这么深思,我们撰稿策划真是特别辛苦,而且要一遍一遍地改?
任学安:这种纪录片跟纪实类的纪录片完全不同风格。纪实类的纪录片,尤其拍摄野外的很辛苦,更多的是体力上的。那天清华大学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看完以后给我们起一个新名字,叫学术纪录片,我们一方面很受鼓舞,一方面把我们吓一跳,一不小心做一个学术的东西。
主持人:而且每个百姓都能看懂。
任学安:尤其针对《公司的力量》这一部,前面片子充满思想火花,这部片子更像学术的东西,我想表达,做这一类型片子,要消耗、考验智力,另外一方面还要考验你的表达能力,得有一定的学术意味或者味道,怎么样让它不学术化,这就是撰稿要完成的事情。我们有非常好的撰稿班子,做基础性的工作。周艳就是撰稿,做了很多大量工作。她这次没有来,她调到中央四套国际频道,做总监助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台对她这几年工作的一个褒奖。回到你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上,这种节目的解说词的撰写绝对不是通常的散文或者小说,很少有一气呵成的情况,字斟句酌,每一个词我们几乎都是认认真真地过,反复修改。那次我说,我们解说词的修改打印出来,擂起来十集非常高,消耗了我们巨大的精力。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研究经济,从事电视经济报道,之所以这么难,因为这个领域里面没有前车之鉴可寻。我们更多做整理、研究,最后才变成电视,辛苦是在这个过程中间。
对专家们的敬意永远在心里
主持人:真的非常不容易,付出很多心血。我们片子当中,参与到话题讨论的人物有一百位企业家、领导人,都是顶尖级,很不容易。他们的语录当中有很多很经典。我们也看到,有一个网友留言,他是在网上看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点播,印象很深刻的一句是: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未来;公司的苦恼是需要一双手,不得不雇佣一个人;要么一起上升,要么一起沉沦等等,太多了,说不过来。各位老师有没有你们在制作片子过程当中,你们对采访对手印象深刻的语录,或者你们撰稿的时候,对于那句话记忆特别深刻。
刘颖:印象深刻就是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主持人:反复思考,耐人寻味。
任学安:这个片子点题的一句话,丘吉尔说的一句话。你刚才说到一点,我在这个场合特别想提到,因为一直没有机会提到他们,我们这个片子采访了前前后后将近170多位专家学者,但是能够上电视也就一百位左右,还有几十位专家学者上不去,上不去不是因为他们讲得不好,事实上确实是篇幅问题,我们实际上在表达过程中用了他们中间很多人的想法,很多人的思考,这是专家我们要感谢的。更重要的还有一批专家,在过去五年来,甚至偶尔一次喝茶,或者偶尔一次饭桌上,也在谈论着这样事情。这种专家,应该说还有几十位。另外就是相对“深度”参加这个节目的的专家,还有五六位,都是我们特别要感谢的。还有在片子制作完成之后,很认真地来审看文本的专家学者,还有那么七八位,所以这些人,我觉得都是让我们非常非常尊敬和感谢的专家学者。
主持人:篇幅有限。
任学安:我们确实是没有办法一一在片子中间罗列他们的名字,最后在片尾的时候包含了我们对他们的敬意,感谢所有为本片提供学术支持的专家学者和机构,因为这个片子是一个媒体的视角,媒体人自觉的行动,我们想由媒体人来更多地担负起这样一个创作的责任,但是我们离不开专家学者支持。所以这里面,我想我特别记得给我们支持特别深的学者名字,我试着在这儿说一下,以表达我们这个团队对他们敬意。著名文化学者麦田书先生,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启发、指导。北京大学的历史学教授钱成代先生,也是很早的时候,在我们最初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给予了我们支持,过程中间也不断地来关心这件事情。还有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拍摄前很关心,节目做完之后,他在病榻上来审看我们的节目,给我们提供学术上的指导和修改。清华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北大的张维迎教授,包括世界所前美国所的所长资中营教授,还有吴敬琏老师。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间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还有王亚飞、王一江、宁向东等很多专家,我们甚至对于他们有一点歉意,我们不能够给他们一一署名,我刚才说的很多专家在片子连出现都没有出现,我特别感动,在这个地方也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如果他们上网能看到的话,敬意永远在心里,我相信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
主持人:我觉得这些专家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他们能够付出这么大的心血来做这样一件事情,并不是说我为了你要感谢我,而是他们身上肩负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任学安:央视网的主持人特别有水平,确实把我们想说的话说了,实际上大家署名不署名确实是形式上的事,更重要的是共同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很多精彩选题忍痛割爱
主持人:有很多网友关注这样一件事,请几位编导说说,你们做片子时,是不是有很多忍痛割爱的东西,或者你们在拍摄过程当中,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在这里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
张旭:其实主持人问到这个,如果不问到,我可能也要找机会表达一下,我们在国内也采访了很多专家,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开大学的赵老师,他是研究中国近代商业史的,我们在稿子的第9集里边,最初的设计当中有一段谈到中国的实业家范旭东,正好是他的研究领域,当时我们跟他做前期沟通的时候,他特别激动。他觉得他的学术研究范围能够通过我们的这样一个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对他来讲是非常激动的事情。一方面对我们是特别大的肯定,另外一方面也让我们觉得很感动,就是一个学者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一份尊重。过来之后,谈起中国近代的实业家对于国家做出的诸多贡献的时候,他的那种从心里发出来的那种尊重、敬仰,真是让我们特别感动。但是到最后,因为篇幅的原因,因为整体的这样一个设计,最终他的采访没有用到我们的节目当中。
任学安:因为范旭东的故事拿掉了,把他的故事可以给网友简单介绍一下。
张旭:范旭东的故事,高隽更加熟悉。
主持人:我们以后剪掉的东西特别可惜,能不能整理一下,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大家有这样平台收看一下。
任学安:网络电视台准备要。
高隽:我还想这个事呢,我们把范旭东拿掉,真是忍痛割爱,因为他是我们中国化工产业的奠基人,也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屈指可数的几位重要的民营企业家、资本家,实际上为当时准备拍摄范旭东故事,也做了非常多准备,包括专家提前采访,我们实际上也做了很多采访工作,也做了很多拍摄工作,后来实际上确实是因为篇幅的关系,没有别的方面考虑,只好把这个故事拿掉了,因为我们的篇幅只有有限的一段时间,我希望大家多关注关注范旭东先生,以及他的久大、永利,我也希望以后自己有机会单独采访一下,《公司的力量》里面没有讲范旭东的故事,可能给我留了一点机会。
任学安:大家看一下赵老师的书吧。
主持人:我听着可惜,何况你们做了那么多工作,没有关系,以后做其他片子让大家有机会看到,或者整理一下,中国网络电视台播出一下,大家有机会分享一下。
资料的收集是项庞大的工程
主持人:呼涛你主要负责哪一集?
呼涛:我主要是管资料这方面,包括第四集、第七集补充。
主持人:第四集是昨天晚上刚播出的,能讲讲这个吗?第四集,还有资料,这个资料我觉得真的是一个太庞杂的工作了。
呼涛:资料这个部分,这次做这个片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从一开始我们撰稿的时候,列了很长一个资料单,对于公司这方面来说,因为我们联系了日本、欧洲、美国、日本的很多大公司,我们把这些资料单列出来,其实我们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作为公司而言,它会保留多少资料,可能仅仅是一些公共资料。
主持人:而且即使保留了,是不是愿意提供给你,也是一个问题。
呼涛:对。所以呢,其实这是我们之前在撰稿的过程中,是一个很大的疑惑,其实对于我们整个片子来说,成败一个很大的因素。但是当我们把这些资料,在我们联络这些公司的时候,把这些资料发出去以后,他们很快有一些大公司反馈回来,甚至提出一些资料,我们在陆续看片子过程中,也能看到一些非常有趣味性,一些历史节点上,一些很有意义的珍贵画面,这些画面作为一个大公司来说,他们自己提供给我们,而且让我们很感慨,真的觉得作为一个公司,企业文化里面的一部分,他们对自己历史的一种珍惜,包括历史的一种珍藏,让我们真的很感慨。不光是对于我们节目来说,提供一个很大的帮助,让我们的节目更有生动性,更能把历史还原。在这方面之余我们感慨了,其实就是作为一个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对于自己历史的一种尊重,这也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
任学安:张丽华那个片子,那么早拍摄自己小片子,保留下来,洗衣服。
呼涛:这一块印象很深,有一次整理带子的时候,IBM公司发过来,大概将近一百盘带子,给我们提供一百盘素材不是很稀奇,但是我们看了一下,从1962年基本上到现在素材,保存完好,我不知道他应该不是当时拍摄原始素材带,肯定给我们复制,当时用什么机器拍,又给我们复制一个,搞得我们也挺麻烦。
刘颖:不光是公司发展史,也是电视发展史。
主持人:他们给你们寄过来?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
呼涛:我们也很麻烦,我们要转成一种格式,但是他们什么带子都有。我们开玩笑说,IBM公司把资料都给我们了,他们自己过不过了。
主持人:人家肯定不给你们母带。
呼涛:相当于母带,比如说VO的带子,就是用这个带子给我们,比如说1971,就是当年翻录的。
主持人:当年拍摄就会翻录很多份。真的是看了电视发展史。
任学安:从资料能看出一种态度,也就可以想像出内部管理中间产品质量什么态度,能够想到对于品牌维护什么态度,所以伟大的公司不是贴一个牌子、喊一个口号,找一个定位语就叫伟大,或者产品铺满了全国、全世界就叫伟大,不是这样,就是在细节里能够看到。今天中国有很多很好的公司,我们也希望他们成就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长短,某种程度也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自我尊重的概念在里面,那么我相信他们也会尊重他们的客户、消费者,尊重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是文化中间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对待自己企业历史是这样,当然我们也希望今天已经很具规模、很伟大一些公司,中国公司能够在这方面至少借鉴一下,留存一下自己的历史,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历史,而不是把它剪得干干净净,历史这么过来,我们从一个小作坊开始干,干到最后,我们留下一条轨迹,供后人研究它,这一点也是很重要。
中国公司不怕有差距,关键看方向
主持人:我觉得咱们今天聊到这儿,诸多细节当中,真的是感受到公司的力量,力量两个字,真的通过我们这样切身感受,通过画面、通过声音传递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您讲到中国现在公司发展非常快,有网友问,通过这部片子的创作,任总觉得中国公司和世界领先公司相比,具体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中国要出现世界级的公司还有哪些路要走?
任学安:这个话里面充满期待,甚至感受到焦虑和急迫,其实差距有多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在按照一个重要方向在走,是不是我们在按照一个很从容的速度和心态在往前走,这个很关键。差距是明显的,差距是现实,我们对于公司的概念接受、探索、实践、创新,整个加起来才一百年多一点点,这样一个历程。可是股份公司,公司这种形式,在成熟的、早期的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中间,已经是几百年的历史。
你可以跨越这个跨越那个,时间没有办法跨越,我们经常说跨栏,跨110米栏,跨过第一个还有第二个,还有第八个第九个,作为公司来讲这条率上永远有这样栏,是否保证均衡速度,保证每个栏跨过去,这就是可持续,走得太快,甚至会摔倒,甚至会丢掉最原始的目标,所以我觉得这种关心试图想尽快地缩短距离想法非常好,钱要一分一分地挣,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我特别不希望中国公司走得太快,尽管我们对于财富的渴望,对于伟大公司的梦想,尽快实现的心情很急迫,但是我觉得要科学发展,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具体地来讲怎么做,我想其实今天的中国企业界的人士们,其实对于这种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企业内部制度安排,其实已经都非常熟悉了,关键就是怎么样能够不急功近利地来认认真真地、扎扎实实地做好,做好它,怎么样能够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和标准,再结合我们本土的文化,能够把它从方方面面,就像人家给你一盘子带子,还要恢复到历史原貌对待,就像这样做事情,做企业就是做人,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把人做好了,这个事情可能就成了。
当然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我相信中国公司发展也是这样,不能脱离整个社会进程和速度,关于公司的探索,我们也是在初级阶段。尽管如此,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我们非常好的这样一个成绩,我们今天很多中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都参与竞争,他们成为各个市场里面的竞争主要主体,尤其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之后,他们所迸发出来的那种活力,确实是体现了我们公有制经济中间的主体作用,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一个伟大的成绩,这是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个伟大成绩。但是我想我们可能还要进一步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的公司道路走好,我们真正的就是现在是借鉴,我们是学习,我们未来仍然要借鉴,仍然要学习,因为任何时候的封闭都有可能让你更加落后,而不是领先。当你渴望领先的时候,你更加要开放,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在学习融合的过程中间,我们特别希望中国公司在走出一条自己道路的过程中间,自己的道路是什么呢?自己的道路就是说能够在世界公司史上,能够有中国公司独特的贡献,这叫道路,走通了,走成了,而且你有独具特色的贡献,这个贡献是说,某一项重大的发明,是你贡献给中国市场,也是贡献给世界市场的,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由你开创出来的,某一个商业概念是由你最新提出的,我觉得这叫特色,这叫独具特色的一种贡献。我们特别希望这样。
我觉得事实上今天中国公司面临着这样一个伟大机遇,世界的舞台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已经破绽在我们的面前了,我们只要一迈腿可能就进入了世界市场,当然很多企业在向世界市场提供办理,但是我们还不能够说我们就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主要的竞争者,所以我们有一句话。除了前面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句话中,还有一句话,我们有小的企图心了,我们用公司的力量来迎接中国伟大公司时代的到来,这是我们的真正想法。
主持人:从网友的留言当中,能感受到他们的期盼。中国公司可以学习和借鉴,但是不能照搬,我们从世界顶尖公司当中更多地学观念和态度,而不是说这件事情怎么做我们学着怎么做。
《公司的力量》后半部分更精彩
主持人:我们回过头继续谈片子,网友聊到片子画面和片头制作,感觉到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冲击的感觉。在美学上,我们是不是也希望有一个特别表达的意愿,然后我们做这样一个片头呢?哪位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感想。而且我们从电脑制作画面上也看到了,肯定花费了不少心血,希望最终达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高隽:其实我们看到不只是片头,以及片中的特效部分,其实整个全片的影像风格,实际上任总和我们制作总监康建宁老师定下来的,总的来说是一个大气、沉稳,同时也要和我们之前制作的《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有一些不同地方,因为电视技术在发展,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制作方面也要跟上,但是总的来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服务于内容,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大家可以看,因为今天才播到第五集,大家可以看后面,前面有一些说历史的多一些。
主持人:透露一下后面几集。 高隽:不敢透露。
主持人:这个可以透露一点吧。
高隽:后面的话,它的画面节奏,包括音乐节奏,包括解说,可能都会加大一些信息量,这个也是我们主动来做的。实际上从画面来说呢,这是这方面,再一个就是从制作,特效的制作和后期制作来说,因为我们今年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执行总导演黄济没有来,我一直跟着他参与这个事情,我说一下。我们特效团队和后期制作团队也是合作了很长时间,大家配合起来也是非常默契,我要什么效果,我一说想法,你能做出来,并且高于我的想法,这个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也是非常愉快的一个合作。所以我觉得这个特别好,当然呢最终效果可能还需要广大观众来检验,我觉得可能有什么样的好的建议,可能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可以做出我们的调整。
主持人:片头不能再改了,挺好的,大家已经很感慨了,很多网友就说,一看外国哪个大片在中央台播的,看了半天,中央台拍的,会有这样一个首先给他视觉冲击,心里感受不太一样,品质就达到了这样一定程度,这个是非常珍贵的,也看到了,通过画面,通过每一句台词,也看到了大家心血的付出,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珍贵的,虽然外国很多公司也非常支持,我们也没有想到,包括采访了那么多优秀企业家,肯定这个过程当中做了很多工作,也是很不容易。我们材料都拿来了这么多材料总不能都用吧,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首先要都看,才能知道用什么,不用什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看到最后都晕了,怎么能想到用哪个不用哪个,这个工作哪位编导有感受?
刘颖:最初有电视脚本初稿,只有在初稿基础上,才能有划分,需要表达什么,需要出哪些,需要哪些基础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具体分配,资料需要哪些,采访人物需要什么样人物,公司需要什么类型公司,怎么样组合起来,来完成这样一个表达,可能我们只有在电视脚本初稿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做这样工作,有了初稿才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做下一步工作。采访人物的问题,170多位,囊括了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历史、经济、社会等等多方面的学者,这次给我们很大收获,从他们那里不仅得到了专业知识上支持,更多得到了对题目本身的认可。实际上这个题目不仅我们在关心,整个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因为我们在做一个史无前例的事情,也是正式他们无比支持的原因,我觉得。
刘颖:包括我们采访美国企业史前主席的时候,他说需要哪些数据、资料,可以打电话给我。我们非常感动,所有人都非常感动,公司的历史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之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我们都在学习,我们今天面临着一个共同课题。
主持人:所以正是因为各个领域的专家支持,我们看到了公司的发布脉络是一个立体,而不是说某一个领域的人一直在这说,这是非常宝贵的。另外有网友特别关注,制作精致,内容深刻详实,极其有价值,想问有没有文字版,想留作珍藏,DVD版有吗?DVD版应该有。
任学安:DVD版已经制作发行,8月29日下午,西单图书大厦会有一个首发式,意味着图书会正式发行。图书由山西出版社出,碟片由三多堂影视出版发行。因为现在像这种大型的节目,一般规格都是这样,电视播出,然后推出一到碟片,然后推出一套图书,当然我们未来可能还会单独地再发行我们的解说词的。
任学安: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未来可能会把整个四个片子的创作,可能会再做一个研讨性质的图书,可能还会进行这方面的一个考虑。
主持人:四个片子经典语录图书,也来一本,非常不错,出门必备,拿在包子,没事励励志。看来网友提的问题很及时,本周日在西单图书大厦有一个首发式活动,这个非常真的值得珍藏。好,今天非常感谢各位作客中国网络电视台,也感谢各位网友对《公司的力量》的关注。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