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国内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强国路
2010-09-02   作者:宗巍  来源:经济参考报
 

    如果说拥有世界第一的产销量,使中国变成一个汽车大国,那么缺乏核心技术,则一直让我们徘徊在汽车强国的门槛之外。如何实现从大转强,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汽车人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不少专家表示,迈入汽车大国之后,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尤其是在产销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下,国内汽车企业能不能在丰厚的利润面前保持冷静的心态,始终把核心技术的研发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的位置,决定着中国汽车产业能否由大转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我国以超过892万辆的产量和900万辆的销量,继续巩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位置。按照当前的产销形势来看,全年继续领跑全球汽车市场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在这一“形势大好”的成绩单背后,既有各家车企赚得盆满钵满的笑脸,也有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令我们感到汗颜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自主品牌进步明显,但在与合资品牌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以2009年为例,在国内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占到25.92%,而且绝大部分都是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看来,正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中国汽车工业处处受制于人。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于依赖合资的方式,造成当前可以掌握的核心技术过少。尤其是在发动机、底盘、传动等关键领域,我们与国外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完全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每当自主品牌发展有起色时,国外企业就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压制。
  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国内一些汽车企业已经习惯了“寄生”生活,习惯了通过合资获得大量的利润,而渐渐失去了进行核心技术研发的驱动力。于是我们经常听到“创新”、“质量”、“核心竞争力”等企业口号,却很难在市场上看到实实在在的“中国制造”。虽然国内车企投入研发的费用逐年增加,自主品牌新车也陆续上市,却屡屡因为品质不过硬,经不起市场的长期检验。
  一位汽车专家说的好,中国汽车工业规模越来越大,但却少了一些精神,其中既有自主创新的精神,更有自强不息、认真和肯下硬功夫的精神。正因为少了这些东西,导致当前中国汽车工业表现出浮躁,功力不够、技术不牢等毛病,喜欢搞速成却不肯沉下心进行研究,这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面临着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期。我们能不能把握这个机遇,既需要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各家汽车企业自身平衡好产能与研发之间的关系,把经营“百年老店”而不是眼前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准绳,抛弃浮躁的心态,踏踏实实一步步夯实基础,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强国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首个新能源汽车国际联盟成立 2010-08-30
· 丰田宣布在北美召回113万辆花冠汽车 2010-08-27
· 汽车碰撞后继续驾驶保险公司能否拒赔? 2010-08-27
· 广东确定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发展产业 2010-08-26
· 61款车型入围节能汽车第二批推广目录 2010-08-26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思想频道]张五常: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