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头条要闻
深圳特区新使命令人期待
2010-08-26   作者:记者 阮晓光 鲍文娟 廖嘉明  来源:广州日报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中国首个特区——深圳迎来了“而立”之年的生日。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深圳来说,却是一个经历着翻天覆地变化的“火红年代”,从一个仅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崛起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十岁,风华正茂。深圳却从蹒跚学步走向成熟理性,依然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虽然它也有了“成长的烦恼”,但却积聚着能量,时刻准备着下一次的伟大蜕变……
  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步履维艰,曾经的奇迹辉煌……今天,就是这样一个日子,站在特区历史的新起点上,重温过去,憧憬明天。

  多个庆祝活动今日开始

  特区30岁生日,是全市人民的喜事、大事,特区将以怎样的方式庆祝生日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早在半个月前,在深南大道上,你会发现一串串红灯笼已经高高挂起,寓意着深圳“火红”的昨天和明天;驾车行驶在滨海大道上,你会看到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今天,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一项项“重头”庆祝活动将要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庆祝活动的“重头戏”,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也将于特区生日之后召开,届时,中央及部分省区市领导、外宾及港澳人士、深圳各界代表将出席大会,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而且,在30周年庆祝大会当晚,还将在市民中心广场举办焰火晚会,时长约30分钟,内容包括焰火燃放和激光表演,通过烟花和激光的结合,营造浓厚的欢乐气氛。
  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将于今天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此外,《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也将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改革开放史为主题的永久性基本陈列,主要反映1978年以来深圳改革开放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庆祝大会并不是在特区生日当天举行,而是拟定于下月初举行。

  部分单位通知周五放假一天

  为了营造特区30周年的喜庆氛围,让特区市民共享“生日大礼”,根据市委市政府倡议,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8月27日进行调休或实行带薪休假一天,而其他企业单位则调休一天。这样一来深圳市民将在本周末迎来一个“小长假”。
  虽然放假通知没有以公文形式统一发出,但昨日许多单位员工已经接到放假通知。市规划设计院的朱先生告诉记者,昨天单位宣布8月27日放假一天,加上周末,员工可以连休3天。

  30年生活水平提高太多

  深圳特区今天生日。生于斯,长于斯的何老难掩激动之情,“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今天的深圳。”何老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太多了,当年的宝安县只有一辆到大鹏的班车,现在却拥有150万辆车。”
“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这归功于邓小平,老深圳们对邓小平的感激之心,真的是……”何老停顿了一下,回忆起当年邓小平去世时民众自发前往献花的情景,他说:“明天应该要去给邓小平献花。”

  特区生日 市民抚今追昔

  80年代“老深圳”:
  城市两年一变

  深圳市博物馆的退休干部莫小培是1988年来深圳,“当时深圳市区以老街为中心,西边基本上就是到上海宾馆了。当时华侨城开发了一部分,南山除了蛇口基本上是刚刚开始,大部分是农村。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从市区到南山,路不是笔直的,还要绕来绕去,有上坡下坡。如果是下雨天,要花两个多小时。”
  不过他看到了深圳的前景,“1984年我来的时候,当时的上步区还在开发建设,而1988年再来时,已经大变样了。当时人很少,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青春和活力。”莫小培告诉记者,当时有才能的基本上都有用武之地,不像内地在一个单位基本上都是钉死了,在深圳的机会很多。而他本人也是来深圳后,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博物馆工作,开始研究特区的历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一直干到退休。而深圳城市面貌也是日新月异,“基本上两年都是一个大的变化。”
  他说,一直在家里关注深圳纪念特区30年的相关活动,“我们在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时,更要关注以后的50年、60年,要给后代留下宝贵的环境空间。”

  上世纪90年代“中年深圳”:
  生活更方便环境需改善

  叶姐是广州人,她上世纪90年代买房后,就选择定居深圳。“当时她在东门附近买的楼盘叫售8000多元,而她的工资才3000多元。”叶姐说,上世纪90年代末的深圳已经相当漂亮了,绿化很不错,“福田当时还很荒凉,跟罗湖没得比。”后来,沃尔玛超市进驻深圳,叶姐也不用再去拥挤的东门菜市场,“超市等便民场所越来越多,各样的商品更丰富了。KTV等都有很多种选择”。嫁给港人的叶姐也能感受到深港之间距离的拉近,现在去香港越来越方便。
  不过叶姐还是有点怀念上世纪90年代的罗湖,“那个时候人还不是很多,但是都很高层次,整个区街面都很整洁。现在交通比以前拥挤多了,灰霾天也多了,深圳河也没有以前洁净。”叶姐说,希望城市变得更美丽些。
  她告诉记者,特区30年,自己想登上地王大厦的63层远眺深圳全景,可以想想以前年轻的时候,挺好的。

  2000年后“新深圳”:
  发展更均衡 房价留不住人

  30岁的刘琳是在2005年计算机硕士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在深圳的5年里,她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车房都有了。她最大的感受是,各区的分布资源平衡了很多,“以前逛街都要去华强北,现在海岸城等各类的商场都陆续建起来了,地铁也通到科技园”。不过,她也觉得这几年,深圳的交通更堵了,而房价也更高,“我有很多读博士的同学尤其考虑到房价问题,均选择了去江浙或留在武汉,人才流失会使得这个城市发展丧失后劲。”
    刘琳说,特区30年,自己只经历了一部分,但是既然已经打算扎根在这个城市,还是要对城市有所了解,趁着特区30年开展的一些活动可以去瞅瞅,“打算带儿子去深圳博物馆看看邓小平展,给他讲讲邓爷爷的故事。”

  “老深圳”三度航拍深南大道

  上世纪70年代的深圳有首民谣:三件宝是“苍蝇、蚊子、沙井蚝”,这个边陲小镇不足3万人,本土摄影家何煌友老先生的镜头下,莲塘成片的农田、尘土飞扬的深南大道“前身”、深圳特产“沙井蚝”、宝安县人民过境耕作、深圳火车站迎接“香港客”、开发前的蛇口渔民……一个个消逝的场景得以永久保存。
  正在深圳美术馆展出的“深圳记忆——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何煌友摄影展览”将人们的视线拉回深圳特区建立之初的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象,200余幅照片带领人们“见证”深圳速度。
  今日,特区30周岁生日,驰骋在繁花似锦、张灯结彩的深南大道上,你能否想象30年前的深南大道是什么模样?坐在明亮宽阔的办公写字楼里,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你能否想象脚踩的是当年的水田?拍了50多年照片的何煌友,用了整整6大麻袋的胶卷“记忆”深圳,却没法用言语表达他的感受。
  “改革开放以后,用了30年时间成为今天的大都会,我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只能说是翻天覆天。”何老说。
  从一开始,听到哪里有鞭炮声就赶到哪里拍照,到后来因为场景太大,感觉到“光在地上拍不行”的何煌友在1983年乘上了军用直升机,航拍深南路的情景,那时跳入他镜头里的只是一条乡村公路。1985年,当他再次航拍时,只有七八层的华强大厦、赛格大厦已经矗立在深南大道和华强路的交点。“上天之前,对深南大道没有什么构想,就挑了各个正在大面积施工的节点,从电子大厦到上海宾馆、香蜜湖、南头,一路拍下来,等深南大道全线贯通时才看清全貌。”何老在1983年、1985年、1988年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拍摄的深南大道原貌,第一次公开展出在公众面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京穗深学者共同把脉深圳 问症特区 2010-08-26
· 深圳建国内首个产业集群供应链式电子商务平台 2010-08-25
· 政策红包兑现 深圳未来十年规划获批 2010-08-24
·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获国务院原则同意 2010-08-24
· 深圳改革开放研究丛书第一批出版 2010-08-23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