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价携手上涨,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天灾造成减产、生产成本上升等。但炒作可能成为影响粮价的最为危险的变量之一,特别是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背景下,资本炒作推高粮价不能不格外警惕。
国际粮农组织总干事直言不讳地称,恐慌性购买和出口禁令可能给价格上涨火上浇油,引发投机行为,并导致世界走向类似2007年至2008年那样的危机。世界银行也表示,投机者可能是粮食价格波动的短期推动者。
早在房地产新政出台之时,就有人提出楼市的资金会不会转战农产品领域。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豆你玩”、“蒜你狠”很快就成为了最鲜活的案例。
大量的资本就如同地下的潜流,它不会像地表水一样百川归海,而是暗潮汹涌。所以绿豆被炒完后,没有谁知道下一个炒作目标是大蒜还是生姜。正是因为资本炒作的这种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往往造成被炒作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来得突然和猛烈。
炒作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粮食呢?农业部官员此前表示,小品种作物由于产地相对集中、耐储存、市场容量小,较容易成为市场投机的对象,但是我国对大宗农产品有着完备的市场调控体系和监管能力,所以小品种炒作不会传导到大宗农产品上来。
用一个生动的词来说,就是粮食这样的大宗农产品“炒不动”。目前,我国粮食年产量超过了1万亿斤,再多的资金进入粮食市场,似乎也只是“沧海一粟”。
然而,资本炒作的力量不容小觑。炒作往往能够通过杠杆效应,将小幅、局部的涨价放大成剧烈、全面的涨价。目前,不管是粮食的生产者、加工商、贸易商,还是小商小贩,恐怕没有谁不预计粮价会较大幅度地上涨。这种高涨的预期很容易被炒作者所利用,如果再加上粮食减产等不利因素,就很有可能引爆炒作的火药桶。
国际资本对中国粮食的炒作尤其值得注意。擅长资本运作的国际炒家们,炒作中国粮价的手段可以有很多,既可以进入中国炒作,又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炒作。
大豆的教训不应该被淡忘。2004年,中国大豆企业赴美国采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获悉后操纵市场交易,导致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攀升。当中国企业采购后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豆价就大跌了50%,造成大多数中国本土大豆压榨企业陷入巨额亏损。跨国粮商趁机而入,展开大规模的并购,本土榨油企业全面溃败。
事实上,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价格与价值长期背离,粮价不涨,农民就无法实现增收,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但问题是,由炒作带来的粮价上涨并不能实现这些民生诉求,相反只会造成粮食市场虚假的供需缺口,带来大量的市场泡沫。如果说房地产泡沫危险,楼市会崩盘,那么炒粮可能造成的“粮价泡沫”则更为危险。因为粮食价格如果建立在泡沫之上,那么“粮安天下”从何谈起?
因此,防止“粮价泡沫”需要政策支持。不仅仅需要行政手段加以打击,更需要有人来提供更多的热钱“出口”,以及提高粮食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和组织化,从而减少滋生炒作的土壤,降低炒作可能造成的市场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