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世界
欧洲农业中暑 小麦风暴席卷全球
2010-08-09   作者:记者 汤池  来源:中国证券报
 

    农产品集体飙升 小麦再成领头羊

  从7月初开始的一段时间以来,农产品市场可谓赚足了眼球,在国内大力调控的背景下,以玉米、强麦、豆类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种随国际市场一路飙升,成为期货市场中最耀眼的一道风景线。
  上海中期分析师邓宁宁表示,天气因素导致市场对小麦等农产品预期减产的炒作和美元近期弱势下跌,都助推农产品高位突破。市场对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的提升,进而带动资金面对农产品大加青睐。
  “受国际油脂高位强势带动,国内油脂屡冲新高。此外,国内玉米主产区吉林受洪水灾害影响,玉米减产已成定局。玉米通过与豆粕之间的比价关系,进而与豆类品种相互推动齐涨。”中辉期货资深农产品分析师李春旭指出,在众多品种中,美小麦期货无疑成最近的明星品种,一个月的时间上涨了近300美分,幅度竟高达60%,而国际糖价也延续上涨格局两个多月之久。
  “国内农产品期货跟随国际市场一路上涨。以具有现货代表性的近月合约为例,玉米1009合约自7月初至今迭创新高,达到了2010元/每吨的历史高位;强筋小麦1009合约从2291元/吨一路飙升至2410元/吨;豆粕属于跟风上涨,近月1008合约也是从2813元/吨上涨至3065元/吨的年内高点。”李春旭说。
  还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格局,使得结构性通货膨胀悄然形成,农产品价格全然“不搭理”各国调控政策而逐步走高,“大有挟持美元,席卷货币市场之势”。

  美小麦一月涨50% 都是天气惹的祸

  “近期行情都是天气惹的祸,在欧洲干旱题材影响下,美国小麦月涨幅超过50%!”一位市场观察人士感叹道。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对天气的炒作是近期农产品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美国等地的拉尼娜天气现象也引起市场对单产下降的担忧持续升温;俄罗斯等地正遭遇着百年不遇干旱,对当地小麦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促使了小麦价格一路上涨,这些又提振了美豆走势。
  近期,全球多个地区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其中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地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高温干旱,而这三个国家均列全球小麦出口前十名,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小麦减产可能接近三成。全球其它主要小麦产地气候也不佳:加拿大降雨过度,欧洲部分小麦产区遭遇旱灾,澳大利亚闹起蝗灾。与此同时,中国也遭遇了夏粮减产、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等不利因素。
  李春旭表示,今年农产品市场持续高烧,价格高居不下,天气的不确定性是一个最根本性因素。众所周知,我国今年年初的云南大旱震惊全球,接着就是洪涝灾害席卷全国,所有农产品都因为春寒而延迟播种,而截至目前,俄罗斯火势还在蔓延,浓烟笼罩莫斯科,所以后期天气的不确定性显得异常重要了。此外,宽松货币政策加速了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投机资金的炒作行为。
  “从全球粮食供需平衡来讲,今年并不一定存在粮食短缺问题,但是投机资金以欧洲小麦减产、俄罗斯禁止出口为由狙击小麦价格,引发其他农产品价格的跟风上涨。”李春旭还指出,市场盲目的需求预期提振了价格上涨信心。

    “牛市”是否持续 天气将是关键

  “总的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产品将易涨难跌。”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何笑凡表示,充满未知的天气状况、某些农产品基本面改变造成的暴涨、国内需求转好的拉动以及原油等相关品种维持高位等因素形成连锁效应,共同推动农产品价格涨势难改。
  “天气因素导致目前周边市场也连续出现利多,故市场仍将积极看好农产品上涨。”大华期货研究所农产品分析师叶黎玲表示,目前拉尼娜气候已经确定,8月份市场对针对美豆等大宗农产品的天气炒作可能还将延续。在拉尼娜气候的影响下,美国、中国和阿根廷的大豆等作物的单产都将是历史较低水平,农产品“牛市”是否能持续下去,后期天气仍具看点。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天气的不确定仍将伴随市场一段时间,所以在外部市场与天气因素支撑下,短期农产品期货市场仍将保持高位。国际货币政策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宽松,农产品价格底部无疑被一再抬高。不过,在此轮上涨完成后,如果不再出现前期的极端天气条件,随着国内秋粮收获,以及可能出现的宏观政策逐步落实,国内农产品价格会相对趋于平稳。届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将告一段落,回调行情即将出现。
  李春旭表示,“8月7号立秋之后的天气无疑还将成为后市主导因素,毕竟今年立秋偏早,‘六月立秋,颗粒无收’的民间谚语还要进一步加以验证。”

  大蒜绿豆 上涨源于供求失衡

  从最近一段时期大蒜、绿豆和薏米等小品种大幅度上涨的原因看,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跟游资炒作有关,但其内因还在于供不应求。
  大量的工业用地使得种植面积减少;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城镇化进程使得农民种植作物比较收益较低,影响其种植积极性,比如南方很多农民本来是种植三季,包括两季水稻和一季油菜或是小麦,现在基本上都改成一季,单产没有大幅度提高情况下,供应紧张问题也就在所难免,而国家有保护粮食等大品种的机制,对于完全市场定价的小品种而言,农民利益没法得到保障,经常出现谷贱伤农情况,农民种植基本上滞后于价格周期,也就是丰收年价低,而歉收年价高却无货。
  事实上,除了去年干旱减产,绿豆、红豆等杂粮的种植面积也一直在减产。比如绿豆在种植过程中耗费人工较多,采摘完全靠人工,生产成本较高,产量又低,价格又没法保障,也得不到未来价格信息,农民承担很大价格波动风险,许多不愿继续种植。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杂粮等健康概念品种需求也在持续上升,供求紧张导致小品种价格不断上涨。大宗粮食品种因国家为维护粮食安全考虑有保护价和收储等政策支持,而对于完全市场定价的小品种,由于供求失衡和种植利益下降而导致价格上涨,农民和相关加工消费经营者没有预期价格信号来对波动风险进行管理,生产经营风险巨大。

    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

  一方面,天气持续异常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涨,因此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反映出来的价格信号,掌握农产品的运行规律和价格周期特点,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期货市场反映出来的信号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宏观调控、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服务。对于小麦、玉米、大豆和稻谷四大主要农作物,目前均在期货市场上市交易。研究发现,这些拥有期货合约的农产品价格,走势平稳,生产经营者也善于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而对于小品种而言,有些品种在远期电子市场交易,有些则没有,完全靠市场调节,导致价格暴涨暴跌。
  因此,从农产品价格周期信号看,要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一方面对于恶炒、联合涨价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标本兼治,通过不断完善小品种农产品之间的价格传导机制,以及如何为此类小品种农产品搭建有效的市场运行的路径来彻底解决杂粮、杂豆价格巨幅震荡的问题。比如在小品种中引入成熟的期货制度,买家和卖家在信息完全公开透明情况下进行交易,让相关生产消费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让农民等生产商通过期货信号,指导农民生产,包括种植什么及种植多少。通过这些信号,引导市场形成均衡价格,而不是大起大落。

  历次农产品暴涨都与天气有关

  近几十年来几次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都跟天气异常有关。一般认为,大宗商品中工业品价格周期与需求相关,短期供给弹性不大,而需求周期更多体现的是经济周期,因此经济周期中的扩张和收缩以及其不同阶段影响着工业品价格;而农产品由于需求变化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经济周期而增加或者是减少对于农产品的消费,特别是粮食的消费,因此影响价格的因素更多是供给变化,而农产品播种面积稳定而有限,作为整个农产品体系而言,影响总供给的就是单产水平,技术水平对单产提高不具有突变性,决定单产的因素就是气候,也就是天气异常导致农产品减产,供给减少导致价格大涨。同时全球农产品市场分为南北半球两个作物季节,如果南北半球天气都出现问题且持续时间超过一个作物年度的话,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也就成为必然。
  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粮仓,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地区天气持续几年异常至粮食大幅度减产,其中前苏联地区减产达到近30%,澳大利亚小麦库存下降了93%,加拿大下降了64%,美国下降了59%。在前苏联转而进口美国小麦后,CBOT小麦价格大幅飙升。1995年气候异常也导致全球农产品大幅减产和价格大涨。2006年亦如此,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干旱至小麦减产,出口锐减75%,此后本来认为没有问题的北半球也出现干旱,2007年,澳大利亚又再次出现干旱,南北半球和连续干旱导致了2007年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很多农产品均创出了历史新高。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历次价格上涨也跟大国大幅进口有关,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前苏联进口,1995年的中国进口,2007年的印度大量进口,其大涨身后均有大国大量进口的影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观察与预期·[思想频道]“竞争格局已成”是在粉饰垄断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