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华人经济学家圈里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种名声并不是因为其身处耶鲁大学,而是他对金融经济学的执著研究。2008年,他挥笔书就的《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一书一出版便赢得满堂喝彩,一时间“洛阳纸贵”。而他的《陈志武说中国经济》则更是将他近些年来陆陆续续见诸于报章杂志的精彩观点搜集在一起,不失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本佳作。
陈志武之所以能从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华人经济学家中的领导人物之一,主要是他充分运用了在国外所学到的金融经济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用于研究中国改革开放这30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这些年来,陈教授每年都用3个多月的时间在国内走访调研,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归纳分析,陈志武敏锐地发现这样一个现实: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内老百姓虽然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这种生活在子女升学就业、社保、医保等诸多现实的压力下并不能使老百姓的日子幸福起来,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没有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步。
按照陈志武教授的说法,从劳动时间来看,西欧人每年平均工作1400个小时左右,而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2200小时。虽然中国人非常勤奋,但劳动所得却赶不上西方人。这里边除了劳动效率的差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人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工资收入。反观美国,除了工资收入,人们也可以通过房产、股票、企业等资产的增值来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也许有人会说,国内房地产近年来一直涨得很快,对于有房一族来说,财富不是在增加吗?这话听起来不错,但是多数国人只有一套住房,虽然住房也在增值,但是他不可能通过卖掉仅有的一套住房来实现财富的增值,因此这种财富的增值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只是一种虚拟的增值。所以,陈志武教授说,要想有效刺激中国人的内需,就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让老百姓的不动产动起来,让老百姓的资产性收入涨起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对经济学家的评价持续走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经济学家没有及时指出次贷危机的后果。经济学家不是神仙,不可能未卜先知。但是,经济学家应该怀有普世之心,不应去充当利益团体的代言人。作为从湖南茶陵走出来的农家小子,陈志武一直致力于把西方的金融经济理论和国内的改革开放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致力于研究如何能让更多的国人通过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尽快地步入中产阶层生活。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