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 >> 汽车 >> 丰田
误拿油门当刹车 丰田召回门或“平反”
2010-08-03   作者:  来源:汽车导报
 

    就当丰田的拥护者们还在为丰田的前途命运担忧的时候,出现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消息终于可以让他们长长地出一口气了。一篇标题为《数据显示丰田汽车事故多因司机自身失误所致》的文章终于使丰田暂时可以摘下这顶已经戴在头上长达近一年的“紧箍咒”了。

   误拿“油门”当“刹车”

  今年3月,丰田汽车公司就“无意识油门加速”问题全面展开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工作,调查范围涵盖了3000起相关事故,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丰田汽车的电子系统并没有发现任何缺陷,而由附在汽车上的黑盒子所记录下的数据显示,3000起事故中的大多数案例在事故发生时,汽车的节流阀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也就是说,由此可以进行推断,当事故发生时,驾驶者并没有踩下刹车,而是误把油门当成了刹车踩,才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惨剧。
  对于丰田的调查结果,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副行政官丹尼尔·史密斯也坦承,“尽管对丰田电子油门控制系统进行了数次调查,但NHTSA并未发现任何缺陷。”NHTSA故障调查办公室代理负责人理查德·博艾德也在最近表示,在过去30年调查过的大多数汽车突然加速事故,“都很可能是由于驾驶员在想要刹车时无意识地踩了油门”。这一发现,使持续了近一年的丰田召回事件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机,调查结果揭开了事实另一层面纱:人为原因是造成丰田车祸的祸首,而并非之前人们所认定的油门“无意识突然加速”所致。尽管最后的结论还要等待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局来做,但追忆丰田在此次事件中所遭受的种种,不得不引发社会各界的深省。

  奥迪“冤案”重演

  对于丰田公司的这一调查发现,在美国有不少的激进人士马上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一篇标题为《这次的受害者轮到丰田了》的文章就颇为吸引人的眼球。
  文章的作者亲历了1986年时,美国CBS电视台在其收视率极高的“60分钟”特别节目中对德国奥迪车有“无意识加速”问题进行的报道以及给予的强烈的抨击。后来则证实,奥迪车的“无意识加速”问题是人为误操作造成的。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一则失实报道,使当时在美国年销量已经达到近8万辆的德国奥迪车几乎一夜间从地球上消失了,导致直至30多年后的今天,奥迪在美国市场仍是步履艰辛的后果。
  如果说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当年的德国人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明自身的无辜,从而为自己正名;那么同样的情形今天发生在丰田身上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丰田理应站出来为自己辩护。而对这样的发现,目前丰田并没有高调为自己辩护,而是采取了低调处理的方式,我们不能不说丰田这样做是再理智不过的了。毕竟事情已经发生,现在就让事实去说话吧。

  谁给丰田“正名”

  丰田始终是在用事实说话的。与奥迪当年在美国“走麦城”截然不同的是,丰田已经凭借多年的努力在美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由召回所引发的信用危机只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并不能动摇丰田以品质所建立的品牌根基。
  据《日经日报》报道,依托丰田汽车在新兴市场的畅销以及在北美市场销量的逐步复苏,特别是在日本本土普锐斯持续高涨的势头,丰田在2010年第二季度已经实现盈利1000亿日元(11亿美元),截至6月,丰田已经在全球售出190万辆丰田车,同比上升了30%,因此丰田保持了其2010财年全年盈利2800亿日元的目标不变。在极其恶劣的大环境下,丰田已经完成了从巨额亏损到盈利的大逆转。丰田虽然曾经跌倒,但现在它已经顽强地重新站立了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似乎给丰田“正名”也就是走形式而已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丰田将在美召回逾40万辆高档车 2010-07-30
· 危机江湖,高盛“笑傲”丰田和BP 2010-07-27
· 丰田汽车志愿者参加植树活动 2010-07-26
· [新书架]《丰田领导者》 2010-07-26
· 丰田依然值得学习 2010-07-22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全球经济复苏判断与我财政政策取向·[思想频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延续经济增长奇迹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