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商界精英 >> 人物7
起底禹晋永
2010-08-02   作者:记者 张鹭 实习记者 王培成 特约作者 张明  来源:《财经》
 

    在被媒体曝光涉嫌虚报注册资本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后,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主席禹晋永先以“谣言”笼统回应,继而发表律师声明,将媒体报道斥为失实,声称或对几家媒体与个人提出5000万元的高额索赔。
  这位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在他的校友唐骏身处“学历门”漩涡时,曾高调公开声援,未料“给唐总补了一枪”并引火烧身。
  自2000年左右从故乡四川来到北京,此后十年的“成功”史上,利用媒体进行包装,并将知名度转换为“生产力”,禹晋永一直如鱼得水。但这一次,局面已然失控,那些曾经耀眼的光环终成“人肉搜索”的把柄。
  “禹晋永事件”已超乎学历、经历、捐赠、头衔等方面的造假,“不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了,他已经涉嫌犯罪。”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认为。2010年7月23日,吴丹红以公民身份向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报案,目前尚未获公安部门立案。
  据《财经》记者在北京、梁山、天津、重庆调查,除文首两桩丑闻,在被黄光裕解雇后,禹晋永还涉嫌在天津、重庆等地以空壳公司洽谈政府重大工程项目,最后均因无力消化而流产,前期的巨大投入最后被当地政府埋单。
  而在这张画饼不断膨胀的过程中,未经核实的媒体报道、急功近利的地产商人以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态,皆是其生存土壤。
  以禹晋永为镜,映照出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混乱一面,此道“高手”亦远不止他一个人。

  绵阳旧事

  据禹晋永提供给梁山县工商局的履历表:生于1963年4月12日的禹晋永,15岁即进入武汉军区服役;1982年转业进入绵阳市公安局任干警;1990年起任绵阳市粮食局科长;1993年在四川省绵阳市土地开发建设总公司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1995年出任四川永嘉房地产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长、总裁;1999年起,他任职台湾凯胜工业集团(下称台湾凯胜)的董事长助理、总裁。
  但据绵阳市粮食局一名老员工介绍,禹父为任职绵阳县粮食局退休干部,禹本人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该局工作。1992年前后行政区划调整,他到了绵阳市涪城区粮食分局,但一直是普通干部。
  关于其“公安局干警”经历,绵阳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人员在检索了所有的数据库后回复《财经》记者,里面没有找到禹晋永或禹晋勇的名字。
  上述粮食局老员工说,在粮食局工作时,禹晋永的“口碑就不好,不实在,喜欢吹牛,做事也不踏实”。上世纪90年代他离开粮食系统后,同事们便再无其消息。
  禹晋永离开粮食局直至北上京城闯荡前的这段经历,无处查证。不过,这段经历并未给他带来财富。据其自称,2000年他攥着姐姐给的4000元钱,抵京当夜,“就睡在职工宿舍的大门口,那天晚上北京下大雪,这一刻我永远都记得。”
  2000年或2001年,禹晋永来到台湾凯胜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创纪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创纪)应聘分管销售的高管职务。其在北京创纪的前同事介绍,当时企业在液晶领域的发展需要资金,“说话很大”的禹及时出现,承诺能帮公司找到资金。
  但资金并未随着禹晋永的就任而来。这名前同事回忆,“他动不动就申请谈项目的经费,每次都是数万,而这些项目一听就不着边。”后来该公司财务经理偶然发现一份禹不服判决的司法上诉材料,“我们这才知道,他在四川有官司在身。”

  梁山“第一桶金”

  2001年年底,在禹晋永的建议下,台湾凯胜的老板成立北京凯爱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凯爱)。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人代表为北京创纪总经理彭丽新,股份则由彭丽新和财务王颖两人代持,出资额分别为700万元和300万元,禹晋永出任CEO。
  但接下来一个月内,经两次股权转让后,这1000万元注册资本的股权结构变为:禹晋永占51%、王颖占30%,彭丽新占19%,法人代表也变为禹晋永。知情员工透露,这并非正常变更,禹晋永并未实际出资,只“因为账目和公章都是禹晋永把持着”。
  北京凯爱成立不久,禹离开北京创纪。到2004年,禹晋永先后以“凯爱”之名成立了凯爱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凯爱置业)等系列公司。此外,他还在山东省梁山县建立了山东凯爱置业有限公司梁山开发分公司、梁山凯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这些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股东,除禹晋永外,还有其兄禹晋川及其妻舅赵红卫等,但纳税额、对外投资额、销售收入均是零,惟一可堪查证的“投资”是出资100万元购买了位于丰台区六里桥莲馨嘉园的一套房产用做办公室。
  大多数“凯爱系”公司因未参加年检而被吊销,仅存凯爱置业(后更名为凯爱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2003年注册成立的凯爱置业,不到一年后,注册资本从50万元骤增至12494万元,新增的1.2亿余元是位于梁山县杨营镇薛阁村以东、公明路以南的一块1500亩的土地使用权价值。
  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已被证伪。
  2002年年底,禹晋永以北京凯爱名义派人来到梁山,与当地洽谈兴建高科技工业园项目。据禹晋永的对外招标公告,这个项目号称投资10亿元,包括兴建信息数码港、五星级多功能大酒店、Shopping-Mall、高尔夫球场。但一位当地干部说,“奇怪的是,这么有实力,禹晋永公司的人居然在镇上待了几个月,吃住都由管委会负责。”
  由于投资一直没到位,土地并未完成转让。梁山县国土局梁山经济开发区分局地籍管理科闫成告知《财经》记者,这块地当时已获批准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但因其投资一直未到位,最后并未给禹晋永。
  但在凯爱置业的工商资料中,由北京中润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产转移专项报告》显示,该地块的使用权已为禹晋永所有,其依据为梁山经济开发区“梁经开字【2004】字第002号”文件,以及梁山经济开发区土地管理分局签发的“梁国用【2004】字第007号土地使用证”。
  而据闫成出示的土地证书签收簿,上述土地使用证的权益人为丁淑玲,与禹晋永及凯爱置业无关,“他所谓的土地使用证涉嫌造假。”
  另据公开报道,上列会计师事务所查证在2003年和2004年并未出具上述《财产转移专项报告》。这意味着,凯爱置业用于增资的验资报告亦涉嫌造假。

  “凯爱网”牛皮

  2000年抵京不久,禹晋永报名参加了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三班。据其同学回忆,这个项目为期两年,课程设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授课者包括美国和北大的教师,学员每个月须交一份论文,共需缴学费和手续费等十几万元。
  虽有知情人透露,“其英文词汇量不到50个,连doctor都不会拼写”,但这个两年修得的博士学位,仍使得他以“中国地产界仅有的三位博士之一”之名频频亮相媒体,并公开自称具有清华、北大、人大、中央财大等知名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MBA导师,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长等头衔。
  2004年,禹晋永推出凯爱中国网。一位参与创建者称,网站内容多为剽窃,且拖欠员工工资,“让我们各自承包网站的一个板块,销售网站看电影的点卡。”这名员工四个月仅有千余元工资,一怒之下将禹告上法庭。
  在禹晋永对媒体的自我描述里,这一年他的财富“已经超越了因借壳上市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这笔巨额财富来自2004年“8·31”土地大限前,通过凯爱置业斥资50亿元收购、控股25家房地产企业,储备近600万平方米土地;此后通过其在美国内华达州设立的美国凯爱世界网络有限公司(KI WORLD NETWORK CORP)反向收购凯爱置业,将土地资产装入网络公司。2005年底,凯爱中国网被出售并被保荐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但据凯爱置业工商资料,2004年的对外投资为零。纳斯达克官网的上市公司名单里,更没有“KI WORLD NETWORK CORP”这家公司。
  美国内华达州州务卿Ross Miller个人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04年1月11日注册于该州雷诺市,注册资本为50万美元,董事长、董事长秘书、出纳均为禹晋永,在禹声称“被出售”前半年的2005年3月,即已被注销。

  “借名”黄光裕

  早在2004年中,黄光裕借壳上市成为内地首富之后,禹晋永谋得机会与其会面。其间自称“留美经历”“双博士学位”“1000多万平方米项目经验”以及“十几家国外基金支撑”,这些言辞打动了新晋首富,一位北京国美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国美置业)离职高管告诉《财经》记者,“黄光裕听了半截,拍板说,你要什么条件?”
  当年12月,国美置业注册成立,禹晋永出任总经理,待遇为年薪40万元、净利润4%的提成外加每年50 万元的费用报销额度。彼时黄光裕初尝资本杠杆甜头,热衷于将实业与资本联动,他曾对房地产业务部下称,“我做房地产还要投钱的话,还要你们有什么用?”为避免专业人士陷入传统思维的窠臼,黄刻意聘用专业背景不明显的高管。
  公司成立初期,禹晋永“资产权益化、权益资本化”的“资本地产”理论曾一度让同事感到炫目,但不久,其便显露出对房地产基本业务知识的匮乏。“连容积率都不懂,拿下地后,七天就要开工,五个月交楼。他不知道,拿地后不算规划设计,光前期报批就得至少半年。”上述国美置业离职高管回忆,被质疑后,禹晋永回应说“你们就是目光短浅”。
  这期间很大一部分时间禹晋永用来接受媒体采访,“地产界的资本玩家”“中国资本地产理论原创者”“知本家”等头衔纷至沓来。
  禹晋永的主要任务是找地,“看得多,谈成的少。”这位高管回忆,“像很多地产商一样,黄光裕当时见地就拿,拿到后拖着不付全款,只交少量土地出让金。反正政府对开发商囤地打击也不严,何况他跟相关部门的关系也很好。”
  2005年4月,国美置业以4100万元保证金、8.05亿元拍得北京市丰台区西南四环地块,用于开发“国美商都”项目。禹晋永延续了在梁山、凯爱网的“高科技”包装路径,力主将项目包装成“世界电子电器高科技体验中心”。
  但其所谓的“高科技”概念并未得到认真讨论,在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另一位以顾问身份与会,号称某“中国地产营销教父”的嫡传弟子。“我们当时给丰台项目的定价是14000元/平方米,但此人提出每平方米要卖3万元,而且1平方米都不卖,要作价100多个亿装入上市公司,再翻四五十倍卖给股民。”这个思路得到黄光裕的认同。但这个号称投资38亿元的项目,定位几经调整,一直未完成销售,沉淀了国美不少资金。
  不过上述高管认为,责任并不能由禹晋永一人承担,“在资本地产理论上,他俩可谓相互影响,何况禹晋永的权力其实很有限,拍板都是黄光裕做的。”
  2005年8月前后,有员工举报禹晋永存在安插亲友、业务能力低下等问题,随后9月间,禹晋永被黄光裕以“泄露公司发展计划”之名辞退。

  天津再试水

  “国美置地”的失落收场,并不妨碍禹晋永携“黄光裕地产搭档”之名再战江湖。
  赋闲近一年之后,2006年7月,禹晋永在香港成立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世代),号称注册资本10亿元、背后有13家海外基金支持。但该公司真实的注册资本仅1万港元,大股东史维学出资8500港元,禹晋永出资1500港元。
  两年后,禹晋永另成立中国世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仅两字之别,注册资本也是1万港元,其中禹晋永出资8500港元,赵红卫、禹爱丽、禹晋川各出资500港元。
  离开国美后,不再限于在媒体上对自我形象进行包装,禹晋永更热衷于寻机与各级政府官员合影,其中不乏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前建设部部长、重庆湖北两省市主要领导等。高调悬挂于其个人网站,这为他在地方接洽项目陡增“形象分”。
  2005年起,他开始与天津市静海县接触,并初步达成开发约4000亩的世代新城项目。2008年1月,此地块在天津市土地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起拍价为6.68亿元,竞买保证金为3亿元。项目要求建设投资15亿元的酒店、投资7亿元的国际会展中心和投资4亿元的高档写字楼。
  但禹晋永所在的公司并没按时交纳保证金并摘牌,最终该项目地块流拍。此后,静海县政府发布通知废止与禹晋永签署的合作框架性协议,双方在2008年8月前后正式“分手”。
  曾参与该项目谈判的静海县政府人士对《财经》记者称,禹晋永想通过“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获得土地开发权,最终项目流产,给静海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该地块挂牌前,静海县政府承诺2008年1月30日前全部完成拆迁。为此该县政府于2007年年底下发通知,要求在2008年位于该地块的砖瓦厂停产、儿童乐园拆迁,配合项目正常开工。最后,国有背景的砖瓦厂1000多名职工全部被买断工龄,平均补偿为7万余元。
  当地知情人士估算,静海县在这个项目上直接损失至少超过1亿元,且都由政府埋单。

  重庆“乌有楼”

  天津试水同期,2008年间,禹晋永高调宣布投资440亿元在重庆大渡口区建胜镇做整体开发,其中核心区是号称385米高的七星级酒店。如今,这里的农田山坡间楼宇参差不齐,仍是一片城郊结合部景象。
  之前2006年6月,大渡口区将钓鱼嘴半岛列入开发计划,先后有多地投资商表达投资意愿。一年后,该项目为禹晋永获知,2007年8月他主动拜访了区政府领导,意图将钓鱼嘴半岛分东西两岸分别开发。其中,他最属意的是土地一级开发权。
  当年11月,禹晋永向大渡口区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大致是以两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超七星级酒店为核心的国际化中央休闲商务区(CRBD)。
  CRBD曾被作为开发首选方案。“但这个项目的前期投资在100亿元以上。”该区政府工作人员说,禹晋永当时称,100亿元的资金并不算大,中国世代成立一年多来,参与、控制开发的项目有16个,自己开发和联合开发项目有1300万平方米。
  2008年7月,禹晋永与大渡口区区长签订《钓鱼嘴半岛项目开发意向协议》。不过大渡口区分管宣传的人士当时却发现,他们力主推出的“CRBD”,被禹晋永主动约集的媒体报道成“超七星酒店”,这让他们压力很大,“实际上这时候规划方案并未最终敲定。”
  该人士解释,意向协议的前提是禹晋永必须先与重庆地产集团达成协议,在重庆大渡口区注册公司,先投入至少10亿元资金。直到现在,禹晋永在当地并未注册公司,遑论投资。
  “他这样先入为主的发布消息,让外界误以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开发权。”这位区政府人士说,当时重庆方面并不同意中国世代在没有真金白银投入的情况下拥有土地一级开发权。而没有一级开发权,禹晋永显然不能通过银行渠道取得资金。
  2009年3月底,禹晋永最后一次与重庆方面协谈此项目,此后再无下文。
  “房地产本身并不具有产业特征,只能算个行当,而开发商只能算是集合商。因为土地是租来的,向国家付土地出让金;房子是建筑公司做的;设计是由设计公司来做的。将别人的东西集合起来,仅此而已。”禹晋永曾向媒体分析。
  利用项目用地获得银行授信,再通过销售回款实现滚动开发,为房地产开发惯用手段。禹晋永试图以空壳公司组合银行资金与政府批文等资源坐享暴利,亦为诸多地产商人“成功史”的前半段。
  上述前国美置业高管感叹,禹晋永的十年“地产史”,恰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成长对应。在这个由土地与资本构成的产业中,依靠“空手道”于银行、地方政府之间辗转腾挪的,远非禹晋永一人。
  而还有更多拥有海外背景、高学历头衔或挂靠名校的单位身份,且现今仍活跃于业界的地产达人的发迹路径,不过是禹晋永的升级版。“不同的是,他们成功后,都低调下来了。”
  本刊记者李微敖、实习生陈宁、唐文竹、Max Stevenson对本文亦有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唐骏校友禹晋永涉嫌诈骗被举报 2010-07-28
· 原国美地产业务高管:禹晋永“耽误”了国美置业 2010-07-28
· 公司6年零纳税 禹晋永遭高校教师举报诈骗 2010-07-28
· 唐骏校友禹晋永涉嫌诈骗被举报 2010-07-28
· 禹晋永:地产版唐骏? 2010-07-24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杨涛:政府储蓄合理规模是多少·[思想频道]左晓蕾:完善市场制度是楼市调控之本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