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国内自身肉牛养殖严重萎缩,另一方面走私牛肉大量充斥国内市场。专家认为,国外牛肉的冲击是我国产业的衰落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国内肉牛产业自身发展内动力不足,国外甚至有机构预测:中国在今年内很可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肉牛产业已经走到危险的边缘,建议有关部门多方着手对产业进行政策扶持,避免肉牛产业最终被国外掌控,丧失市场话语权。
中国年内或成为牛肉净进口国
“继中国成为羊肉净进口国之后,年内中国可能将成为牛肉净进口国。”日前在荷兰合作银行中国牛羊肉市场展望媒体简报会上,荷兰合作银行从事食品及农业研究的北京代表处高级经理潘晨军说,目前中国肉牛业呈现短缺态势,牛肉产量每年为600万吨,产肉率与业内领先的澳大利亚相比仅占其产肉率的57%;此外,中国的牛肉消费量也呈上升趋势,现居全球第四位,荷兰合作银行认为,由于肉牛品种多年未经优选是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随着进口牛肉政策的宽松,以及不断增长的需求,预计今年年内,中国就有可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 潘晨军认为,尽管中国牛羊肉绝对消费量已经很大,但是近些年,由于人口继续增长,且人均收入的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量还在增长。目前,国内牛羊肉的生产增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扩张的需求。这导致了牛羊肉价格在过去几年内不断攀升并维持在高位。现在,中国仍然是牛肉产品的净出口国,主要向亚洲和中东地区出口冷冻加工牛肉。然而,随着供应量的缺口加大,很可能使中国从牛肉出口国向牛肉进口国转变。 “我国目前人均消费牛肉5.5公斤,而美国是46公斤。”左长青认为,随着我国肉类消费的快速增长及健康饮食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牛肉消费的结构比例应呈现递增趋势。对于我国牛肉短缺的原因,荷兰银行分析认为:由于人力成本增加、饲料成本增加、缺乏政府支持、饲养风险大以及缺乏完善的信贷支持等原因,中国的牛羊肉市场当前的短缺状况亟待通过完善屠宰和加工环节的整合以及形成完整的成熟的产业链条的商业模式加以改善。 潘晨军还特别指出,相比羊肉生产,牛肉生产尤其应引起重视。因为肉牛的饲养期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加之饲料的转化率又不经济,短时间内国内的肉牛产量也将无法填补缺口,进口牛肉的增加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看都更安全和经济。 来自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专家认为,从肉牛产业看,中国的屠宰量、屠宰速度严重超标,屠宰加工速度明显超过养殖存栏速度,长此以往产业必然萎缩。据了解,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肉牛屠宰的安全线应该是25%,即存栏100头牛屠宰25头左右,可中国目前的速度已经达到40%,这也是导致产业逐渐萎缩的重要因素。
加快政策扶持避免重蹈大豆产业覆辙
专家认为,肉牛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任由其自生自灭,今后国内产业确实有可能对进口形成依赖,最终丧失市场话语权。中国畜牧业协会有关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应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可繁母牛的养殖积极性。 专家认为,母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正常应在肉牛养殖种群中占40%左右,才能维持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恢复起来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期间如果市场出现波动,恢复的周期将更难预料。他们建议:国家加大对能繁母牛的扶持,建立良种母牛养殖补贴制度;大力推进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采取政策性奖励机制,鼓励、引导农户和企业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镇长闫伟认为,除补贴外,还应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与培训,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他认为,提高牛肉质量是中国肉牛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肉牛业发展战略需从“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加大对产业的资金扶持。建议开展肉牛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加大信贷扶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肉牛养殖业,促进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 同时,加快推进肉牛良种化建设,加快推进优质肉牛的良种化进程,对优良肉牛品种引进、选育和使用优质冻精改良牛群给予财政补贴;规范屠宰行业,保障食品安全。建议制定《肉牛屠宰法》,制止私屠滥宰,杜绝“注水肉”等不合格肉流向市场;加强对肉牛屠宰企业的审批。建议规定屠宰场的辐射半径不要超过500公里或区域内肉牛存栏量不低于20万头,避免恶性竞争。 最后,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产业预警机制,推行肉牛生产追溯体系建设。在健全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对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使农牧民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态,增强肉牛业抗风险能力;采取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参与的做法,普及肉牛追溯体系,将更多的牛纳入其中,不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利用追溯体系可以科学统计我国牛源数量、分布及动态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