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国际新闻社7月18日播发文章,原题为“中国在非洲比西方更聪明”,摘要如下: 中国对非洲的兴趣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崛起中的经济强国在寻求自然资源。而《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一书的作者黛博拉·布劳提根认为,这并非中国和非洲之间复杂关系的真实写照。在她看来,与欧美不同,中国视非洲为一个重要市场。中国不仅在对非生活消费品出口方面独占鳌头,中国公司还在该大陆到处开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方式从中获利和付账。 关于最近中国在尼日利亚兴建炼油厂以及“以资源换取基础设施贷款”,布劳提根认为,中国的银行在尼日利亚接下这么一个20亿美元左右的项目是非常勇敢的行为。而且更聪明的是,中国选择了先启动一个炼油厂并观察运行效果。现在,尼日利亚消费的成品油85%来自进口,当地原油则用于出口,这很糟糕。而且少数控制着油品进口的高层官员从中获益,他们不希望改变这种局面。所以中尼这项合同的完成是一种挑战。中国最终能从中得到什么?为什么要参与这种复杂和风险并存的交易?布劳提根认为将中非关系视为中国走向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这是中国实现全球化的一部分。你可以将之称作新殖民主义或帝国主义,但实现全球化本身就是不断提升在全球化链条中的位置,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因此中国将非洲看作实现全球化的一个伙伴。 非洲主要提供原材料,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巨大市场。中国是对非洲最大的单一出口国。在西方人眼中,非洲充斥着战争、疾病、混乱和可怕事情,是给予怜悯的地方。中国则看到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那里充满消费者和商业伙伴。 布劳提根认为,中国商人在非洲经济中扮演着两种角色。他们与当地商贩的竞争起到负面作用。以坦桑尼亚为例,他们就坐在靠近当地商贩的街头巷尾摆出商品,用斯瓦西里语招徕客户,在许多国家都可看到这种现象。这给当地商贩带来许多竞争,他们不希望有人在旁边用他们的语言叫卖商品。而另一方面,中国商贩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带来了更为便宜的东西。 对非洲政府而言,能从中国学到摆脱贫困的很多做法。许多非洲商人已前往中国并带回中国商品和服务。一些人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工厂后表示,这并非难事。他们正向中国寻求技术支持建起工厂。
(摘自7月21日《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