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带来一些让人忧虑的气息。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4,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滑。中汽中心公布了6月国内汽车的产销数据,6月中国汽车销量为113.20万辆,同比增长13.97%,增幅较5月继续回落;环比降低5.25%,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加上目前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对经济复苏的前景看淡。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学界、传媒界都开始担忧中国经济是否面临二次探底。
这几年中国经济都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在2007年一度达到了13%。即使是去年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GDP增速也达到了9.1%。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被人为定义为10%以上,认为不在这个数据以上,经济就存在危险,就需要人为地采取经济刺激的政策,让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种对于平稳较快增长目标的惯性定位,本身就是种错误。
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教训都已经告诉我们,不要再迷恋GDP的数据。中国经济这些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与其说是高速增长,还不如说经济是在过热增长,是在透支各种资源增长,是在牺牲社会公平增长。所以,选择这种有数量无质量的速度作为参照物,必然会导致对平稳增长目标定位的错误。
其实,在经历30年年均9.8%的高增长后,中国经济内在的自然增长率已经趋缓。可以说,中国经济能够保持6%至8%左右的增长,才更符合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需要。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即使在2009年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只有6.2%,中国经济也没有就此崩溃。从这点也说明了,中国经济不一定总需要在高速公路的轨道上运行,即使在普通的国道上放慢速度跑一跑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说,中国经济保持6%至8%富有质量的增长,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否则,中国在10%以上的所谓的平稳较快增长中,会成为温水里的青蛙,最终走向灭亡。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中国经济二季度、三季度或者明年的增长速度出现缓慢的下滑,就可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而不是有些动静就沉不住气,心浮气躁的就想跳出来搞点刺激经济的大动作。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一定会接受6%至8%这个平稳较快增长的理性的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