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2 作者:乐嘉春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在确认下半年经济将出现下滑的预期下,我们是否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有无必要推出第二次经济刺激计划,如今有关“中国经济下半年将怎样调整及政策是否要调整”
的判断与争议非常大。暂且不论当前大家对下半年经济前景的焦虑与争议,当务之急是要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因为,一旦宏观经济形成了良好、稳定预期,未来宏观经济波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首先是我们必须辨析下半年经济下滑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其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受去年基数效应或刺激政策效应回落等可预期因素影响,相对于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下半年经济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并非不可接受,反而有利于消除市场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从这个角度分析,市场不必对下半年经济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过于惊吓,也不必大幅调整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特别是仍要坚持有序
“退出”财政刺激政策。
当然,目前令市场担忧的突出问题是,经济下滑可能会超预期,特别是担忧会出现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快速下滑6.8%的超调情形。不过,根据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长将落在9%-10%区间,即便有研究预测今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将回落到8%,但如果今年年末这一下滑趋势不继续恶化,我们就应当保持现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不要急于考虑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以避免未来过热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
总体而言,今年下半年经济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仍处于市场预期之中,经济增速调整可能更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其次是要了解目前中国正在展开的“需求结构调整”对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长方式转变的突出影响及其意义。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迫使中国必须主动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其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之一就是实现“需求结构调整”。
相对于内需而言,净出口需求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经济再调整的压力不断增强,都迫使当前中国不得不主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转型。
同样,尽管目前中国的消费增长并不低,但相对于历来强劲的投资需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作用与影响,促使中国在“需求结构调整”中不得已将重心放在推动本已增长速度较快的消费需求增长上。
但推动消费需求增长是有条件的,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广大居民靠什么来消费,也就是说,如何才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目前,中国正在通过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及大幅提高工资性收入等政策措施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将有助于需求结构的调整。可以预期,一系列旨在推进“需求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将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平稳、更可持续。
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再次是要认识清楚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具体化”影响。
在谈到推动消费需求增长时,还有一个问题是让居民消费什么,这涉及与需求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这是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就目前而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正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前行:一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二是逐步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GDP比重,提高新兴产业所占GDP比重;三是逐步实现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换代;四是降低制造业所占GDP比重,并同时逐步提高服务业所占GDP比重。
当然,产业结构调整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足够深广的承接空间,同时产业结构转型及升级换代又可以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如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所以,一旦从以上三个方面稳定了经济预期,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正朝着预期的调整方向发展,尽管仍将面临增长下滑风险,但总体上仍是稳定、向好的。对此,我们不能匆忙地“改弦易辙”,而是要静观其变,要把握好既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力争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