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与房子的共性
    2010-07-09    作者:沈源    来源:中国证券报

    每次与三五好友小聚聊天,话题总绕不开老百姓最关心的衣、食、住、行这四大主题。最近一次聚会,一朋友竟长叹:如此涨价,连绿豆和大蒜都吃不起了!当时以为他在说笑,回来从网上一查才知道,小小一颗大蒜,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的短短一年间,价格竟飙升了40多倍。绿豆的价格也涨了近10倍。高的时候竟比肉还贵,实乃多年未见之怪现象。
  这些年但凡有商品涨价,总逃不开一个现象,就是老百姓发现某物价有较大涨幅之后,刻意增加购买量,这更加剧商品紧缺的态势。所谓的中间商和隐约闪烁在其中的游资则看准了老百姓的这种恐慌心理,大肆囤货后坐地起价,使得价格一路飙升。这在经济学中称为恐慌性消费,意思是人在恐慌害怕的时候往往会花更多的钱去买东西。关注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人应该知道,因为漏油美国当局关闭了密西西比河沿岸一半的渔场和蚝场,由此引发的海鲜抢购风潮竟让当地海鲜业因祸得福,成功步入繁荣周期,恐慌消费的作用可见一斑。
  房子和大蒜,这两样看似毫无关联的商品,却几乎同时成为游资的炒作目标,笔者比较后发现两者存在共性:
  其一,两者都属于价格缺乏弹性的商品。所谓价格缺乏弹性,即消费量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不明显。比如大蒜,老百姓对其消费量几乎是固定的,且总价不高,价格大涨,该吃的还是要吃,所以消费者不会刻意减少消费量。再如房子,纵使房价贵得再离谱,该买的还是会买,因为每年这么多人移民到大城市,这么多年轻人要结婚,都需要房子。简单来说,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比较容易引发炒作。
  其二,供应紧缺容易炒作。一般来说,游资对于所炒作目标商品的未来供需都有自己的预测和判断。一种商品未来供应充足与否决定了炒作的空间。以绿豆为例,绿豆的主要产区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是西南的缅甸产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大旱使得这两个地区的绿豆大幅减产,这为游资囤货创造了客观条件。楼市更是如此,前些年地方政府的紧缩土地供应政策使得土地成为一种紧缺的商品,加上开发商拿下大片土地之后的“不作为”,使得每年新房供应量远远无法满足老百姓的购房需求。如此这般,炒房者如何能不去炒房?房价又怎能不涨?
  4月以来,中国对于房地产市场重拳出击,商品房几乎都停涨了。新政似乎已经达到应有的效果。不过,如果广大持币盼跌的购房者们仅凭此就欢欣鼓舞的话,笔者认为为时尚早。针对二套房和多套房的各种限购政策,目的在于打击投机,抑制需求。其固然可以抑制一定的投机性需求,然而也抑制了很大一部分真实需求。举例来说,按照家庭来作为二套房的判断标准,如果一户人家的首套房只有40平方米,其为了扩大居住面积,或者为了子女结婚、上学而购买的婚房、学区房等第二套房,是否也应该作为投机性需求而受到诸多限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以为,这部分受到抑制的刚性真实需求,有可能会在新政完全明朗之后集中释放。那么到时候房价又将如何演绎?笔者不敢妄下定论。
  从长远来看,只有供应的大幅增长才能真正平抑疯狂的涨价。这点在房地产市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大蒜绿豆的涨价尚且可以通过向别的产区调货来进行“平抑”,而房产这种不可移动的商品又如何来进行调货呢?如果没有大幅增加有效供应,只怕短暂平静后迎接大家的又会是下一轮的房价暴涨。

  相关稿件
· 我们的房子能住多少年 2010-05-14
· 房子不要钱 也解决不了百姓住房问题? 2010-05-07
· 滨海:现在已不是"只盖房子就行"的年代了 2010-05-07
· “我的房子政府做主”的悲情与权力之惑 2010-04-06
· 房子消灭中产阶级 不能一提中产就炸锅 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