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欧洲一隅的荷兰虽然不再有昔日辉煌的荣光,但依然是全球贸易强国之一,荷兰商人精明的特性也依然得以保存。政府采购这样一块大蛋糕,荷兰商家自然不会轻易舍弃。而面对商家的博弈和公众的监督,完善的法律法规就成为保护政府采购公平、公正、公开的一道防洪堤,帮助政府采购在政府、商家与民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力促采购信息电子化
整体而言,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荷兰与其他欧盟各国一样必须遵守欧盟在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框架协议。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盟形成初期,多国就已经意识到为了促成期望中的欧盟单一市场,必须要将各国贸易中极为重要的政府采购也纳入到相关欧盟条约中来。 历经几十年的谈判,欧盟于2004年再度修订了相关采购法规,将所有政府采购划分为公用事业和其他公众部门等两大块,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水、能源、交通及邮电行业等,后者则包含了其他主要政府部门诸如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及公用品采购等。 统计数字显示,欧盟各国的政府采购约占欧盟整体GDP的16%。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市场,欧盟力促形成的在欧盟单一市场内部的政府采购公开制度,对于促进竞争和纳税人税负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除武器、军需物资等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利益的物品之外,欧盟要求各国都应该将政府采购纳入到一个公开的平台上。 采购信息的透明无疑是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最主要方面。为了做到这一点,欧盟相关方面通过正式公报的形式向所有方面通报采购信息,这些公报一般包括年度采购信息、竞标邀请以及中标合同发布等。此外,欧盟在近年来大力促进采购信息的电子化,最大可能地杜绝采购中阴暗面的产生。 具体到荷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政府采购来说,包含的产品五花八门,不仅有最常用的电脑、网络设备以及耗材等诸多办公设备,还有电子医疗器械、各类电子仪器和数码消费品、电器等,以及电子化的节能环保产品、照明设备等等。 全球著名的电子厂商飞利浦公司是政府采购中的常客。作为一家荷兰的本土企业,飞利浦自然得到了荷兰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许多订单。据该公司的一位人士介绍说,通常情况下,政府采购订单可能会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市场上现有的产品进行招标采购,比如说电脑等,政府采购部门会提出一些产品性能要求,而后由各厂商投标竞争;另外一种则是特殊产品订购,即政府采购部门需要采购一些个性化或者特殊的电子产品,由各厂商竞标后按照招标要求进行生产。
采购对价格最为敏感
无论哪种采购,在荷兰都必须遵守欧盟相关法律中的要求,即在程序上要做到公开、严格、协商和竞争。 由于公民税务意识普遍较强,各政府采购部门通常有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因此通过竞争而提高采购产品的性价比,“节约纳税人的钱”,会成为采购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位荷兰人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他所在的部门需要采购一些如咖啡机等对员工而言非常重要的日常所用电器。在评阅竞标书之后,他们发现价格因咖啡机的性能差别很大,尽管他们更加希望买个功能更多、更加方便的咖啡机,但碍于预算有限,只能选择一个不是特别满意的产品。“我们希望喝上更好的咖啡,但我们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 换句话说,“价格”是采购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但是,价格并非是唯一的参考要素。质量当然也很重要,特别是在一些定期采购的产品中,一些厂商长期参与竞标,逐渐积累了较好的美誉度,其自身产品在普通民众消费市场的良好反馈口碑,也成为了竞标时有利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在如今消费电子更新换代极快的年代,诸多电子产品往往采购之后不到一两年就已经落伍了。但是,基于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荷兰许多政府部门的电脑设备等办公用品并非总是最新的。 虽然从客观上来说,无论法律如何规定,毕竟决定采购事务的只有少数几个人,但在荷兰,许多政府采购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员工参与制度。在采购项目立项时,针对所需采购物品,很多部门都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询问这些采购物品具体使用者的需求,并且在采购之后也及时收集员工的反馈,以利于今后的采购决策。 当地一家参与政府采购竞标公司的朋友说,“政府采购中,个人的影响并不大,很多采购方案都是各部门集体讨论决定的,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采购的透明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信息公开体系和严格的流程控制,特别是普通员工的积极参与,促成了政府采购这块大蛋糕不至于因个别人的因素或者某些桌面下的交易而造成利益的流失,也保证了政府、商家与公众间构建了基本的信任,使得利益在透明的链条中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