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国《金融时报》6月28日刊登该报专栏作家克莱夫·克鲁克的一篇文章,题为《无能的G20》。文章指出,2008年11月召开的首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宣告了一个“用全球性方案解决全球问题”的新时代的到来。不满两年之后,经济危机刚刚得到遏制,伙伴国们便又开始争执不休起来。达成共识并非多伦多峰会面临的主要挑战。各成员国都清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的最大期望是尽可能地掩盖内部不和的事实。 这些分歧有多么重要?多伦多峰会争论的焦点是财政政策。克莱夫·克鲁克写道:“依我之见,在这个问题上,相比不愿合作的态度,纯粹的无能似乎是更严重的问题。” 在2008和2009这两年,实施大规模财政及货币刺激措施显然对于任何一国而言都是必要之举。当大家有着共同的追求时,合作就易如反掌。有多简单?无论有没有合作,你所得到的结果都一样。去年,合作无需任何成本,当然,与其它选择相比,也一无所获。2010年,环境已发生了改变。一些国家仍有财政调整的空间。而其他国家的空间就小一些,有些甚至毫无空间可言。合作因此会更加困难,但也可以说更有必要了。 文章分析,作为一个整体,欧洲似乎有意实施“一刀切”式的紧缩,而不理会其跛脚的产出和极低的通胀水平。一些国家别无选择,只得立即控制借债。各国都应做出可信的承诺,在中期内进行财政整合:主张缩减赤字的鹰派说得没错,如果要等到债券市场崩溃才行动,就太晚了。但由于各经济体仍然疲弱——还记得日本吧——不应强行要求各国统一仓促施行财政紧缩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因为薄弱的美国金融监管和疏忽大意的货币政策首先引发了危机,而且美国自己的财政政策一团糟,那么人们本可以原谅美国对其他国家财政政策的说教。尽管美国自己已慢慢退出财政刺激计划,同时美国国会拒绝了总统要求增加支出的适度请求,但奥巴马仍命令其他国家继续实行财政刺激措施,对于这一点,奥巴马自己应负主要责任。 多伦多G20峰会过后,外界的抱怨是,各国都把精力放在了本国经济上面,忽视了全球福利。就税收和支出而言,我的反应就是:但愿如此。应对纯粹的本国需求将让全球在很大程度上走向其所需的预算政策。然而,在其它领域,单边主义没有成效,合作不仅有用而且重要。金融监管和贸易是最突出的例子。在这些领域,如果各国不能和睦相处,影响就真的很严重了。 由于监管套利,不协调的金融规定会弄巧成拙。在金融改革中,各国政府拥有或者应该拥有同样的目标:系统性安全,国内及国际都应如此。在推行金融改革时无视别国的存在是不可原谅的。在贸易方面,问题更为微妙。政治是保护主义的推动因素。各国政府都知道,这种策略完全是以邻为壑,对各方都具有毁灭性;一些人甚至可能认为,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是单边自由贸易。不管采取哪种观点,他们都需要合作,才能让公开市场在政治上具有可行性。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