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当天发布的官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汇丰PMI指数均呈现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之势,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所谓官方PMI指数,6月份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大跌幅。汇丰PMI指数继续下行2.3个百分点至50.4%,连续第三个月放缓,并且创下近14个月的新低点。更值得注意的是,从官方PMI指数的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换而言之,所有指数都表明了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
作为先行指标,PMI指数一般领先实体经济变化6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有可能会在大约半年以后,出现多领域多行业的同步减速态势。而且究竟是内需减速更多还是外需更为疲软,现在还很难判断。
从新订单指数看,6月份新订单指数下行2.7个百分点,降幅显著大于其所包括的出口订单指数2.1个百分点的降幅。这似乎表明,在目前内、外需均出现增速放缓迹象的时候,内需增速放缓程度大于外需。然而至少从目前来看,出口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首先,国际市场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6月27日G20多伦多峰会上,多国首脑一致认为“严峻的挑战依然存在,尽管增长有所恢复,但复苏不均衡,也依然很脆弱。”除了国际环境复杂以外,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以及人民币双向波动启动,也对短期出口较为不利。反映在PMI指数上,就是新出口订单指数4月份同3月份持平,5月份以来连续回落。分行业来看,6月份20个行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中已经有5个行业低于50%;分区域来看,中、西部6月份回落到50%以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和建议时说,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这里说的复杂,恐怕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对宏观调控手段的选择上需要多方考量。而之所以要多方考量,则在于对经济形势的一些结构性变化目前还很难作出清晰的判断。
其实,从中国大的经济形势来看,即使有所放缓,全年保持9%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困难并不大。而且一季度经济同比大幅增长11.9%,存在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说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只有6.1%;比如说全球经济在一季度开始回暖,企业都处于补库存阶段。应该说相较今年一季度,当前增速有所放缓只能说明中国经济回到了正常的增长轨迹之上。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济调控政策保证经济增速平稳且可持续,可能是对当前政府调控能力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