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参展单位工作人员在展架上整理漫画书籍等参展品。当日,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的总成交额已过千亿元,超过上届总成交额。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在融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潜能与活力,呈现了逆势上扬的态势,产业整合、企业并购的热潮不断。资本市场在提高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体制壁垒”也在资本力量地推动下渐渐消融。
文化产业整合“风生水起” 资本重组出现两大动向
近年来,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国内文化产业整合活跃,既有媒体之间的互相交叉持股,也有广告、保险等行业资本的进入,这些并购重组行为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发挥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同时,当前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出现两个新动向:一是文化企业开始积极涉足金融业。二是国际资本通过并购,进入监管相对宽松的境内新兴文化产业。
“近两年来,境内上市文化企业被披露了不下20起并购重组事件。”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兰培说,“自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以来,几乎所有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均提及的推动我国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2008年以后取得了实质性推进。2008年以来,包括人民日报社,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等在内的中央和地方传媒单位都先后参与,实施了资本整合行动,市场反应良好。这些行动中不仅有媒体之间彼此互相交叉持股,还引入了广告、保险等行业资本,发挥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据介绍,华闻传媒、新华传媒及出版传媒是并购重组最为活跃的境内上市文化企业。2008年6月,人民日报社通过股权转让放弃对华闻控股的控股地位,人保投资以持股55%成为华闻控股的控股股东,备受关注的华闻系重组出现实质性进展。同时,华闻传媒积极进行战略架构调整,与控股子公司先后收购辽宁盈丰传媒、重庆华博传媒、天津华商广告、北京华商盈捷广告、新海岸置业、精工钢构等公司股权,并将所持海口汇海典当、深圳金兆典当行股权转让出售,完成了新一轮扩张与退出。
作为上海市国有文化资本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2008年6月,新华传媒控股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也完成股权变更,解放日报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书店投资公司通过无偿划拨受让新华发行集团股权,从而以持股50.8%获得绝对控股地位。上海精文投资及上海文广集团从新华发行集团退出。同期,新华传媒及其全资子公司完成了上海嘉美信息广告公司及上海杨航文化传媒公司的收购,进一步完善其产业链条。
在上市文化企业兼并重组中,2009年末时代出版以2572万元现金对安徽人民出版社100%股权的收购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兰培认为,此收购不仅表明控股股东安徽出版集团对上市公司支持的决心和力度,也是政策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的新突破,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已向纵深推进。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新兴文化业态的并购现象也十分抢眼。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刘鑫介绍,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1月,中国互联网行业共披露并购事件20起,涉及金额4.66亿美元,其中包括联合网视收购百度影视,完美时空收购昱泉国际等重大并购事件。此外,广告界并购交易也很活跃,去年10月,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运营商华视传媒宣布,斥资1.6亿美元收购地铁视频媒体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
兰培研究发现,当前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出现两个新动向。一是文化企业开始积极涉足金融业。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后,整体收购其控股股东辽宁出版集团持有的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和辽宁音像出版社100%股权,并向非文化领域扩张,出资近2亿元认购中天证券新增的注册资本,参股设立铁岭新星村镇银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分别参股南京证券和江苏银行,成为两家金融机构的第二大股东。
二是国际资本通过并购,进入监管相对宽松的境内新兴文化产业。韩国移动通讯企业SK电讯2008年宣布收购一家中国本土唱片公司北京太合麦田42.2%的股份,国际资本首次进入中国娱乐产业。同年,汤姆森路透收购和讯网40%的股权,成为和讯网第二大股东,而澳洲电讯先后收购皓辰传媒、泡泡网等。
文化企业在上市热潮中“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不少文化企业仍坚持通过上市实现转型升级。据中国证监会统计,目前已有10家文化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共筹集资金160亿元;6家企业以买壳方式在境内上市。此外,大胆走到境外上市,也是近两年间国内文化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文化企业上市规模总体偏小,与文化产业发展状态不相匹配。
兰培发现,文化企业境内上市热潮2008年以来尤为明显。
2008-2009年两年间共有4家文化企业在境内A股市场完成首次公开发行新股,上市地点都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中,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控股企业,是继北京歌华有线和陕西广电网络之后国内第三家上市电视网络公司。天威视讯与湖南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样,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均超过80%,表现了资本市场对文化传媒题材的强烈关注与期许。安徽、深圳、江西、江苏等地均有不同形态的文化企业在积极推进IPO上市。
此外,继博瑞传播、赛迪传媒、新华传媒、华闻传媒之后,2008年以来又有两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成功借壳上市。2008年9月,安徽出版集团以其所持有的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认购科大创新定向发行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从而实现出版业务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更名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借壳ST耀华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上市之路是一波三折。2008年5月ST耀华股票复牌后连续六个交易日跌停,此后股价一路下滑。2008年8月的股东大会上,由散户投资者主导的投票结果否决了凤凰出版集团旗下的凤凰置业借壳ST耀华的重组方案,为市场所罕见。直至经过多次的磨合与修正,“金融+地产+文化”的重组方案才最终赢得小股东们的支持。2009年末,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完成借壳上市。
大胆走到境外上市,是近两年间国内文化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虽然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新股发行市场陷入低谷,我国仍有A8电媒音乐控股有限公司、中视金桥国际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广而告之合众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畅游有限公司、盛大游戏有限公司及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等6家中国文化企业先后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上市目的不仅仅在于融资,其深层次价值在于推动企业优化治理结构,规范运营管理,实现企业的升级蜕变。”兰培说。他同时指出,文化企业上市仍呈现非均衡状态:意识形态淡薄的行业活跃于意识形态属性强的行业,新兴文化产业活跃于传统文化产业,民营文化企业活跃于国有文化企业,境外上市活跃于境内上市。
据悉,截至目前,境内上市的文化企业约占上市公司家数的千分之十,约占上市公司市值的千分之六,与文化产业发展状态不相匹配。
资本推动“门户开放” “三大壁垒”渐渐破冰
业内反映,长期以来,文化领域存在地域壁垒,行业壁垒,所有制壁垒。而资本力量的介入,推动文化产业多年来期望的“对内开放”不断获得实质性进展。
在总部位于深圳的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中心,今年3月刚刚完成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报告》。报告执笔人,该公司文化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蔡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近两年来,资本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后跨业态流动现象明显。蔡灵分析说,这种流动动辄就是“大举动”,如盛大网络旗下全资子公司去年以4000多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华友世纪51%的已发行普通股,华友世纪和视频网站酷6网股权合并,实现视频、音乐、无线增值并存的业务体系。同时,传统产业资本也积极向新兴文化业态扩张。光速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企业,2008年收购烟台中联伟业文化传播公司在烟台市的全部楼宇视屏终端和140多个营运点业务,烟台日报的信息产品增值链条得以延伸。
资本推动文化产业实现了跨地区整合。2008年,由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央一家出版单位联合重组的中国和平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江西出版集团控股80%。江西省文改办主任万仁荣说:“这是中央与地方出版单位首次打破行政划属,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性重组。”
资本运作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所有制的整合。由多家国有出版企业组成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收购等形式,整合民营制版公司、优质民营印刷企业、彩印公司,形成了印刷板块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集团投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媒体发展项目资金达6.76亿元。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说:“以往,由于企业资金实力不够,政策不明朗、观念不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与民营难以走到一起,国有之间的整合更多的要靠行政力量去推动。而现在,国家降低了准入门槛,鼓励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其间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资本运作能在跨所有制并购中扮演重要角色。”
谭跃坦言:“欧美出版业的历程告诉我们,是资本的长剑在切割着资产与市场。我争创资本运作新优势的体会是,一方面,民营企业也不是任由整合的;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单靠行政力量去整合一个单位没有意义,不会产生‘化学反应’。投资是要考虑买什么的,第一买了个机制;第二买了一批领军人物;第三买了一个核心团队;第四买了一个他们未来的商业计划书。”
多管齐下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
同传统工业企业一样,“融资难”也是文化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近两年间,除上市外,业内开始纷纷探索创新文化企业融资的新模式,不少大型或品牌文化企业逐渐走出了融资乏力的低谷。但是,记者采访发现,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问题仍需加力,为“资”与“产”对接创造更多渠道,避免融资解困仅仅成为“贵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