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近视率问题,根本不是考核不考核的问题,这是学校的本职工作,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1月3日《成都日报》报道,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日前,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而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至60%,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体质指标下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平均身高比矮个子的日本人还低。从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眼下的事实无疑证明了这一点,全国近视眼人数近4亿,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了解,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出现了不开体育课的情况,尽管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但基于现实及升学率的考虑,即便是发现了,也很难得到纠正。必须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和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要求劳动者除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外,还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在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体育界人士建议,应该把体育测试纳入高考,他们管这叫“以毒攻毒”。不过,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性考试加入体育测试是否合适,目前还存在争议。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为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了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过分强调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物学指标,常使体育教学带有过多的强制性,教学过程趋于军事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社会心理学认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因此,学校体育可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与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力、能力、需要、动机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 笔者的看法是,关注近视率问题,根本不是考核不考核的问题,这是学校的本职工作,是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应该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崇尚体育、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会伸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