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一选大学生仅仅看上去很美
    2009-12-22    作者:黄冠    来源:京华时报

    高校自主招生的“口子”逐步拓宽了。一片热闹中,武汉大学明年将面向“在籍高中生”招生。根据这一新政策,高一、高二学生也可报考武大的自主招生;对特别优秀的考生,校方将最长保留两年录取资格。
    从自主招生中,人们颇能感受到今日之大学“得天下英才”的雄心。名校们纷纷抛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姿态,对于优秀生源的抢夺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然而,自主招生从无到有,教育模式仍在探索中。透过种种“奇招”,人们不免有点疑虑:得到“天下英才”之后,又该怎么办呢?毕竟教育改革不是“试验田”,更不是“试错田”。
    从高一学生中选大学生,的确看上去很美。对于在籍高中生而言,多了两三次报考机会,中靶概率总算多了点;对于大学而言,或许能够爱才美名远传。可是,按照这一逻辑推演下去,随着自主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在不远的将来,大学会否面向初中生、小学生选拔“神童”也未可知。如果是小学生能够一步跨入大学,这不仅是教育奇迹,而且能证明“神童”辈出。
    人们对自主招生寄予厚望,不仅仅是为“奇才偏才怪才”开一扇窗,更希望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一扇门。然而,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披露出来的多是让考生无从下手的难题、偏题、怪题。自主招生的真义到底在哪里?与其在“招生”二字上挖空心思出奇招,不如多想想“自主招生”四字背后的含义。在不整体触动应试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如何以有益尝试,给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值得深思。
    自主招生对高校而言,意味着“权力下放”。如何保障自主招生权正确行使、在阳光下运行,值得关注。当自主招生向大城市“奇才偏才怪才”招手时,在具体操作层面向“在籍高中生”或“神童”示好时,人们不免要问一问:这会否加剧偏科现象,是否有悖教育公平?会否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自主招生因过多的人为因素和功利色彩,注定备受瞩目。既要防止由此滋生腐败现象,更不能忽视确保完成正当使命。通过自主招生探索,寻找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新路径,大学和教育主管部门还需多一些担当。
    自主招生出奇招,折射了或多或少的智商崇拜。高智商从来都是双刃剑,可以用来发明创造,也可以用来为非作歹。自主招生即便招来了一群高智商的“神童”,并不等于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精英人才。自主招生一旦成了制造“神童”的指挥棒,而不是素质教育的风向标,岂不有悖美好初衷和人们厚望?
    苏东坡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自主招生若能招来“超世之才”,固然可喜;但此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招来之后就能把他培养成“成大事者”吗?恐怕只能落得一厢情愿罢了。

  相关稿件
· 高考刚落幕 高校招生咨询会就开场 2008-06-11
· 山东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部结束 2008-06-10
· 人口老化生源紧缺 日本高校招生出“奇招” 2007-06-26
· 广东出台多项补贴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 2009-08-26
· 教育部:高校出现“被就业”只是个别情况 20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