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国内企业“融资潮”
    2009-08-31    李明旭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地产龙头万科又要融资了。27日,万科A宣布拟公开增发A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人民币112亿元。万科的融资案其实只是开发商融资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招商地产上月25日公布了非公开发行预案,募集资金的规模约为50亿元;保利地产在7月16日完成定向增发,融资规模为78亿元;本月18日,金地集团宣布已完成非公开发行,融资
规模达41亿元。与此同时,还有多家开发商已通过债券融资。
    当下地产界的融资行为,可谓如火如荼。按照现在的行情,开发商大规模“圈钱”的动机并不难理解。经过上半年成交量的飙升,近期国内楼市已开始呈现火热状态,一些主要城市的房屋供给甚至已遭遇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地产商进行大规模融资,最终的目的就在于趁此时机加大土地储备,同时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投资,以便在此轮地产景气周期扩张自身的市场份额。近期,各地“地王”频繁出现,就已表明地产商在大举购地了;而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很可能将看到地产商新开工项目投资的加速增长。
    除去地产行业的大规模融资,同样对资金拥有极大胃口的,还有国内的各家商业银行。据统计,上半年中资银行累计发行次级债1600亿元;上半年公布的次级债发行计划规模更是达到4300亿元。而今后一段时间,商业银行融资的主要途径将从发行债券转移到股权融资上,这种情况尤其以股份制银行为甚。 
    银行业通过债券、股权来大举融资,根源于上半年天量信贷的投放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明显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使银行对资本金的需求大增。债券与股权的融资渠道选择的考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最近监管层态度的转变:上半年,银行大多选择以成本更低融资更方便的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债券发行来融资;而近期,银监会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发行次级债的条件,这使得这些资本更为紧张的股份制银行只能去进行股权融资。
    地产和银行的融资动机虽各有不同,但却都在同一时期展开行动,实在不能仅用“巧合”来解释。作为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性行业,地产和银行的融资热潮也大体可以代表全国各行业的大规模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近期A股IPO、再融资案例的增多,都说明了这一点。表面上看,现在的融资大潮是监管层近期降低融资门槛所致;但从根源上来讲,则是企业要为今后经济的继续复苏做准备,目前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求力量已呈现复苏状态,如果企业手上掌握大笔现金,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应对今后的需求上涨。
    笔者认为,目前这个阶段也是大规模融资比较难得的“窗口期”。一段时间之内,国内的货币流动性仍然会比较充裕,这使得融资的成本较低。融资潮起,实际上是企业为迎战以后的经济景气周期,选择在资金低成本时期融入现金,为以后加大投资增加“弹药”。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复苏形势进一步转好,企业的观望气氛减退,那么今天的融资就可能转化为投资和生产。

(作者系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