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上周末召开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强调要全面贯彻“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确保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议同时也指出,上半年银行业贷款规模迅速扩张,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下半年要特别防范项目资本金不实或不足风险、票据融资风险、贷款集中度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新风险点。 就在市场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即将微调之际,银监会即要求严控信贷风险,足以表明管理层对上半年经济增长内生原因的担忧。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新增投放贷款约7.38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了6.2个百分点。投资的逻辑在于放贷,而放贷,尤其是短期内的超常规放贷,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几大问题。 其一,信贷结构的票据化倾向。一季度末,在新增的4.16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中,票据融资的占比高达35.58%。这一数据不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也显著高于正常的水平。由此,市场担心信贷投放当中,究竟有多少比例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至二季度末,票据融资的占比下降至27.05%,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其二,一般而言,信贷投放进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匹配,即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衡量的增长速度,要高于GDP同比增速与CPI之和2至3个百分点。以上半年的数据来看,M2余额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远高于7.1%的GDP同比增速。由此,不得不让人怀疑,7.38万亿元的信贷投放,真是实体经济所需要的么?如果再以货币创造GDP的角度衡量,当前货币创造能力已严重下滑,基本是需要2元以上的货币投放,才能创造一元的GDP。而就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一元货币投放,能创造2元的GDP。 其三,不难理解,过多的信贷投放必然带来流动性的泛滥,催生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为通胀预期埋下伏笔。这一点可以从房地产市场得到验证,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3.4%,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6月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8%,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可谓一枝独秀。1至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23703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国内贷款5381亿元,增长32.6%。信贷资金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撑不言而喻。 诚然,在上半年经济触底回升的过程中,信贷投放功不可没。但我们也不得不提防,别让信贷投放在下半年成为经济复苏的羁绊。在日趋强烈的通胀预期下,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信贷投放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特别是在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具有典型的规模扩张型放贷冲动。一旦风险管理跟不上放贷的节奏,或者经济复苏晚于甚至低于预期,那么金融业极有可能从支撑经济复苏,转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