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国抗旱救灾 有关专家献计献策
    2009-02-13    本报记者:方烨 实习生:刘天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于振文:抗旱第一位是浇水保苗

  ●尚松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

  ●鄂竟平: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

  ●谢立勇:改善水利政府仍要唱主角

  编者按

  安徽濉溪全力以赴抗旱保苗。2月1日,濉溪县铁佛镇铁佛村村民邢振营家在麦地旁的大沟边架起了从亲戚家借来的水泵,忙着抗旱。新华社发(李博 摄)

  从干旱到大旱,再到特大干旱,从去年底开始的北方主要产麦区旱情仍在持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旱灾影响,夺取夏粮丰收,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农业、水利、气象方面的专家,为抗旱救灾献计献策。

  于振文:抗旱第一位是浇水保苗

  农业部小麦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建议,针对当前小麦严重旱情,要想有个好收成,春季田间的科学管理非常关键,第一位是浇水保苗。
  于振文分析,当前造成麦田三类苗和干死苗的原因:一是悬空苗(旋耕播种没镇压);二是坷垃苗(整地不好,坷垃大,透风撒气);三是没浇越冬水。凡是农田基础设施好、栽培技术到位、旋耕镇压、深翻播种、浇越冬水的麦田,基本不受干旱影响。对干旱麦田,保苗浇水是第一位的,要根据麦田长势长相和种植基础,本着看天、看地、看苗情的原则,分类管理。目前,重点管好每亩少于45万株的三类麦田,浇水施肥同时进行,保冬蘖,促春蘖;对每亩45万至65万株的二类麦田,要在三月上旬起身期管理,浇水施肥,促成大穗;对每亩65万至80万株的一类麦田,以控为主,氮肥后移,在三月底四月初拔节期浇水管理,防止倒伏。往年这个时候,小麦长势较好,要以控为主;今年由于受旱情等因素影响,小麦群体普遍偏小,长势偏弱,要以促为主。对长势弱、群体少于45万株的三类麦田,要抓住黄河放水的大好时机立即浇水;浇水时间一定要趁中午气温高的时候,以防发生冻害;浇水的同时,每亩施5至7.5公斤尿素,对浇过水的麦田,及时划锄。

  李森:避免盲目灌溉造成不必要损失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高工李森提醒,各地切不可盲目地进行灌溉,要因地制宜,合理适时灌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他说,近期天气转暖,黄淮南部冬麦区应利用晴暖午后,用小水细灌,促进麦苗分蘖,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地表结冰使小麦受冻;苗情偏差的地块在进行灌溉的同时,要及时追肥,增加营养,增强抗冻能力,促进苗情转化。进入初春,北方冬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期,各地要积极开发水源,适时灌溉,对分蘖少、个体弱的麦田,要在浇好返青水的同时追施返青肥;无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先镇压后划锄,以提墒抗旱,促根增蘖。
  李森还指出,初春时节,天气冷暖起伏不定,为防御初春冻害的发生,黄淮、华北和西北各地在土壤解冻时,应抓紧耙麦,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此外,干旱使春播地土壤墒情严重不足,要提前做好抗旱保春播的各项准备。

  小农机发挥大作用。2月6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武庄村,村民把手扶拖拉机集中在一起准备抽水浇灌麦田。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陕西关中麦区见闻——大型灌区“带病运行” 小型水利“仍吃老本”。图为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许庄镇境内渠道破损、淤积严重的洛惠渠灌区东干渠。新华社记者:陈钢 摄

  尚松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尚松浩指出,当前应对干旱最有效的途径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水源进行灌溉。
  由于处在枯水期,北方出现大面积强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小。可能利用的灌溉水源包括水库蓄水、塘坝蓄水、河流、地下水以及以前利用较少的微咸水、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等。输水及灌溉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水量损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以节约用水。在灌溉的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农田蒸发、蒸腾消耗。如中耕保墒、覆盖保墒,利用秸秆或薄膜覆盖,可以起到保墒抗旱作用;增施有机肥;利用抗旱剂、保水剂充分利用土壤水和空气水分,减少叶面蒸腾,缓解水分亏缺对作物的影响;选用节水抗旱作物品种等等。
  尚松浩还强调抗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平时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修建各种蓄水工程(水库、塘坝)及地下取水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同时充分利用微咸水、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大力开展输水及灌溉节水工程,加强农田墒情监测与预报,合理配置灌溉水资源。

  段爱旺:科学灌溉可缓解旱情

  针对当前水资源贫乏,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段爱旺指出,科学的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冬小麦旱情。他指出,在当前水资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由于移动式滴灌具备节水、节能、增产、灌溉均匀、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优点,所以最适宜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区、沟地、小块地,以及采用其它灌溉方式比较困难的地块。田间已建成的池子或者是梯田埝内的水窖,丘陵区埝上挖的蓄水池(内铺塑料布防渗),修建的水塔等,都可作为移动式滴灌的配套蓄水工程。同时要减少畦灌的灌水定额,做到因地制宜,合理用水,确保最大程度的减少旱情对农业的损害。

  鄂竟平: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指出,农业生产一方面干旱缺水,一方面浪费水严重。目前我国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而发达国家为70%左右。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
  “应对干旱,需要转换新思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由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鄂竟平说,全面抗旱应该在重视农业抗旱的同时,更加科学理性地做好城市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全方位的抗旱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谢立勇:改善水利设施政府仍要唱主角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谢立勇对本报记者说,此次旱灾主要是天气变化导致。但是这几年旱情相对以往更加严重,有持续发展的趋势。从长期来看,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以及灌溉设施落后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集体经济的管水组织也不复存在。现在承包到户,农田水利灌溉以小农小户为主导,公共事业管理很多时候不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的灌区都已经老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维护。
  他介绍,水利部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时,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350处大中型灌区,有80%的支渠、85%的斗渠和94.6%的农渠仍旧为土渠。许多灌区部分农田不能及时得到灌溉,有的灌区灌一次水需要近一个月。我国有1/3的灌区水的利用率不足35%,有1/3的灌溉面积为中低产田。
  “农民受到个人认识和力量局限,难以承担这些公益事业,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来投入。而且,水利设施是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政府应该有更多作为,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谢立勇说。

  张保祥:需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抗旱,节水问题又被提上日程。北京大学工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张保祥研究员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处于粗放状态,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天吃饭。降水本身就存在时间和地域性的差异,一些地区不注意水资源的储存和分配,水源充足时肆意浪费,一些水库、塘坝的调节作用无处施展;缺水时又过度采掘地下水。当前,在积极开展抗旱灌溉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节水教育,确保农业生产有长足的水源。

    [相关评论]大旱的警示

  今春北方大旱,旱得土地张开了嘴,旱得麦苗枯黄死去。可老天就是不肯多降雨,抗旱保麦收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粮食安全牵动人心,旱灾当前,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抓紧抗旱工作。不过,旱情暴露出我国农业生产不少薄弱环节,值得引起重视。

    [网上观点]麦苗油菜几枯焦

  ● (网友来自肃庆阳)年初一到田里看到了农民抗旱的真实情况,一位路过的古稀之年的农民说:“今年干旱真少见,实在扛不住了,浇麦去”。这真是干旱三月仍未了,麦苗油菜几枯焦;农民心里如汤煮,无心过年把地浇。
  ● (网友来自陕西宝鸡)前天一场人工降雨,多少缓解了关中地区八十多天的干旱,空气中终于有了些湿润。往年这个时候,麦苗已经长得绿油油的。而现在看到关中平原上没有及时灌溉的农田里,麦苗几乎全部枯死,“瑞雪兆丰年”“春雨贵如油”确有道理,没有好雪,没有好雨,如何谈得上丰收?灌溉过的庄稼也只是将就地活着,一点都不精神。

  “重涝轻旱”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 相当一部分政府负责人和基层干部的潜意识中存在着“重涝轻旱”的想法。这种思想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抗旱投入与防洪投入严重失调。我所在的省近5年来,对大中型灌区配套工程的投入仅为3.78亿元,算起来和以前比没有什么增长,许多地方用于抗旱水利工程的投入,还停留在“一亩地一元钱”的水平上。
  ● 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造成了如今的农村水利设施或是没渠,或是渠道废弃;或是没井,或是机井坍塌;要不就是有井没电,抗旱救灾只能靠肩挑手提。

  农民抗旱成本高于粮食收入

  ● 浇灌一亩地一次光电费就要50元,每亩地最少也得浇两次,加上其他成本,每亩地也要200多元,这还不算劳力。而一亩麦子顶多卖400多元,浇两次地,一年的小麦算白种了。
  ● 没本事的外出打工一年挣一两万块,在地里累死累活忙一年收入就那几千元,遇到灾害还要赔钱;现在村民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于土地的依赖不是那么强烈了,所以积极性就不那么高了。
  ● 看来,这次旱灾把深层次的“三农”问题暴露出来了——对农民的有效组织、农业成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啥时农民觉得种田和抗旱都不是“赔本买卖”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见亮”了。

  兴修水利可给返乡农民工提供岗位

  ● 如果把4万亿元提振经济的资金,多向农村倾斜,那既可弥补农村投资多年累积的欠账,同时也能缓解农民工的就业难。救助受金融危机而失业的农民工,救助靠天吃饭的农业,一举两得。
  ● 广东今年将有近800万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当地政府是否能把这些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组织起来,到水利失修的农村去,以工代赈,既给这些人安排工作,也给农村带来实惠。

  抗旱土方法

  ● 我做了一些水龙可以节水灌溉,效果还不错。方法很简单,龙头是双层结构,里层是塑料薄膜外层是塑料编织袋。当管道漏水时,只换里面的塑料薄膜即可。塑料编织袋的内径六寸,长度20米以上,接口用塑料硬管即可。
  ● 没机井的地方,建议用拖拉机拉上大水箱,水箱能打气加压,拖拉机开到地头再接上管子浇地。
  ● 按照往年的抗旱经验,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冬灌进度,挖掘一切水源,做到应浇尽浇。二是科学浇水,应在日平均气温3℃以上的晴天中午前后浇水,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灌。三是及时追施肥。四是搞好中耕,对冬灌麦田普遍进行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对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通过镇压和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防寒。(据新华网)

    [背景链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36亿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河南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指出,抗旱救灾工作不仅关系粮食安全,而且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背景链接]黄河流域旱情呈现四大特点

  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获悉,由于受抗旱灌溉和部分地区降雨的影响,黄河流域旱情有所缓解,但整体形势仍然严峻。有关专家表示,当前黄河流域旱情呈现出范围广、旱情重、来水少以及抗旱和防凌协调矛盾大四大特点。
  截至2月9日,黄河流域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五省合计受旱面积1亿亩,其中重旱面积2165万亩,干枯面积148万亩。按照《旱情等级标准》综合分析,黄河防总评价,目前黄河上游地区出现中度干旱,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干旱。

  相关稿件
· 关注我国旱灾 有关专家为抗旱救灾献计献策 2009-02-13
· 设施老、配套少、劳力缺等软肋掣肘抗旱工作 2009-02-13
· 抗旱要保农民的钱袋子 2009-02-13
· “抗旱不值论”的来由值得警惕 2009-02-12
· 关键时刻要坚定抗旱救灾夺丰收的信心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