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
    2009-01-16    杨仁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加强农业设施装备技术研发    ●针对市场需求坚持自主创新
    ●加快研制推出核心技术成果    ●要重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来装备农业,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集合。根据规划,我国设施农业到2010年要发展到4000万亩,到2030年发展到4500万亩以上。北京市设施农业规模近期将发展到50万亩,并将提高设施农业的智能化水平。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得益于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1994年,国家科委启动“工厂化高效农业”工程项目,率先推出了工厂化农业生产这一时代命题。工厂化农业的出现,为改变我国农业几千年来受制于自然、靠天吃饭的局面,缓解了人口给农业带来的压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设施农业的主体和“主角”的现代温室,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首先要加强农业设施装备研制和科技开发。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近年来,我们从研发现代温室起步,研究所已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设施农业的领军机构,先后研制出8个系列50多个品种的温室,打造出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京鹏温室。十几年前还只能依赖进口的大型智能温室,如今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中国产品先后在美国、韩国、俄罗斯、卡塔尔等数十个国家落户。去年,研究所旗下的京鹏科技公司成为国内设施农业行业第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主要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使北京市设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推动现代设施农业,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固然重要,但价格昂贵、维修不便、“水土不服”等问题,也制约了这些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我们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立足自主研发,开展联合攻关。2001年,我们推出国内第一栋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与连栋塑料温室,采用保温复合墙体和采光曲线优化技术,实现在北纬40度以南地区不用加温,就能进行果菜等作物的生产,在京郊及周边省市得到大面积推广。针对国内大型连栋温室环境调控技术落后,而进口产品价格昂贵的状况,我们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栋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在西藏、黑龙江等省区得到广泛推广。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提升了国内农业机械的研制水平。
    推动现代设施农业,要针对市场需求,促进农业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喷灌、滴灌设备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2006年,我们完成了移动喷灌机研发项目,吸纳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喷灌机的先进控制技术,结合我国的温室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程序的全新开发,同时,增加了喷灌机语音报警、遥控操作等独有的功能,实现了温室灌溉作业的自动化控制。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智能型移动喷灌机,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欢迎。
    推动现代设施农业,要加快研制推出核心技术成果。近年来,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瞄准技术空白,完成了一批核心技术成果的课题。我们开发浅层地热应用于花卉温室,节能效率可达30%至50%;研发的“蜂窝墙体日光温室”节能技术,采用蜂窝状砌筑方法,有效增大了温室内墙的表面积,较大提升了墙体蓄热效果,降低了造价。与红砖日光温室、钢渣混凝土日光温室相比,温度可提高5℃-10℃;批量生产条件下,温室建设造价可节约10%-15%。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是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们一手抓技术研发,一手抓推广应用,设施农业科技成果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推广面积达2.1万余亩,推广、改造和升级畜禽养殖装备超过2万余台套,仅在北京地区改造和升级传统温室就超过5.4万余亩,推动了京郊乃至全国设施农业总体水平的提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