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12-29 新华社记者:张先国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一位地方领导近日谈到扩大内需时说,在保增长中改善民生,各项措施特别要向农村倾斜,把农民增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个观点值得各地高度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国内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转变发展方式,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强“三农”工作。这不仅是因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是因为城乡发展差距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为我们加快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提供了重大契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就是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强大引擎;抓住全面扩大内需的重大契机在这“三个最”上争取实现新突破,我国经济增长就有了坚实而又强大的根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强调“把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这一部署把握住了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既管当前又利长远。在保增长中改善民生,尤其要重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质量,各方面工作向“三农”倾斜。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农产品价格下行、数起质量安全事故、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遇到更多困难,而且这些困难明年可能还会加剧。能不能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对于明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至关重要,对于各级、各地政府都是一次严峻考验。 最近,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各级政府纷纷开列“惠农清单”,措施力度之大令人鼓舞,但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盲目乐观。农民的笑脸是最好的政绩。把措施变成农民增收的“真金白银”,让广大农民真正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受益,使“三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