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最需要“别人的尊重与自己的信心”;物质上,最需要已付出的劳动应拿到报酬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充分了解并把握返乡农民工需要的前提下,及时与他们“牵手”
当前,部分地区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外部需求减弱和自身周期调整的压力下,因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等原因,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预计部分地区返乡农民工人数还将增加。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充分了解并把握返乡农民工需要的前提下,及时与他们“牵手”,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抢机”、“充电”、“撑伞”,使之感受到返乡的温暖和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否则将可能引发就业、治安、社会保障等新的社会矛盾。
了解并把握返乡农民工的需要,既是有序实现农民工理性返乡的基础,也是一个明智政府应对农民工返乡潮的切入点。返乡农民工的需要,理当包括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两大类。在精神上,返乡农民工最需要的是“别人的尊重与自己的信心”。“别人的尊重”体现在政府和企业应该首先肯定农民工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然后再给他们真实地讲清楚辞工返乡的客观缘由;“自己的信心”体现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给返乡农民工宣讲经济形势,政府和企业对返乡农民工所采取的措施,使之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在物质上,返乡农民工最需要的是他们付出的劳动在返乡时能获得应有的报酬,返乡后能重新找到工作,生活有着落。返乡农民工的这些需求,只要政府和企业真正以人为本,真诚对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返乡农民工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农民工返乡便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的正常现象。
从11月起,在农民工输出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已提前储备岗位信息、免费提供职业培训、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等;在农民工输入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组织专场招聘会,到裁员集中点开展公共职业介绍服务,及时启动欠薪应急保障基金,力保农民工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等。可见,政府在满足返乡农民工的需要问题上,已经有所作为。这些作为对农民工返乡所带来的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特点及农民工返乡的社会复杂性,仅仅是这些作为还不够。建议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实施“暖心工程”,开辟返乡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妥善解决工资兑付问题,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农民工输出地政府通过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在当地积极开展“创业工程”,分类引导返乡农民工理性创业,使返乡农民工的“心”与“业”一同返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