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粮食供应
    2008-11-25    郭久亦    来源:人民日报

    莱斯特·布朗在其新书《超越地球的增长:地下水位下降和全球变暖时代的粮食安全挑战》中指出,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食物、淡水以及其他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地球所能供给的极限。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的证据比比皆是:渔业萎缩、森林面积减少、沙漠扩张、土壤被侵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草原退化以及河流断流等。这些环境变化因素几乎都会对世界粮食供应产生影响。事实上,人类正在逼近地球产出的极限。

    水和温度是对粮食供应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涉及水的环境问题是冰川消融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涉及温度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自1970年以来,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温度已经升高了0.7摄氏度。
    一个人每天饮用和直接使用的水量平均仅为15升,但生产每天所需粮食的用水量却大得惊人。农业是耗水量最大的部门,耗用了大约70%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而工业耗水和生活用水仅为20%和10%。
    目前,世界正在面临着灌溉用水缺乏的问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据报道,到2035年这些冰川将彻底消融。一旦全部融化,那些依靠冰川融水供给的河流在旱季很快就会断流。另一个尽管看不见、但同样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地下水的快速耗竭,目前很多水井都因地下水量的减少而干枯。据粗略统计,地下水位下降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而到2050年,这个数字还将增加30亿。
    当人类为了满足短期的能源需求而建设更多化石燃料电厂的时候,将会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然而,我们的思考就经常到此为止,而没有深入考虑由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所有严重后果,即影响农业生产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温度。农业生态学家发现,生长季节中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将下降10%。在过去5个最暖的年份中,2002年的高温天气和旱灾已经使美国和印度的农作物减产。2003年,欧洲谷物产量减少了3000万吨,相当于美国小麦产量的一半。
    目前,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粮食短缺的问题,粮食的库存量接近历史低值,粮食价格开始高涨。而减少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产量对此并没有太大帮助。
    总而言之,世界粮食的供给与淡水供应和全球气温密切相关。为了保障未来世界粮食的安全供给,我们必须立即减少对淡水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降低全球气温的升高。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降低人口膨胀的速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