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不必操之过急
    2008-10-27    作者:童大焕    来源:东方早报

  张庭宾先生日前撰有《中国应允许创办一万家中小信贷公司》一文,其中论及: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国民储蓄率世界第一,长期高达40%,资金严重剩余,但广大中小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我们应该像推广当年大包干一样允许全国创办1万家中小信贷公司。其意义有三:其一,立竿见影地扩大内需。假定两年内全国开办1万家中小信贷公司,每家雇100人,就可以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而这些就业人口大多是中低收入者,其消费转化率非常高。其二,将在短期内将目前民间50%~80%的年借贷利率降低到15%~20%,使中小企业重现生机与活力。其三,随着中国微观活力再现,将重塑资本市场信心。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和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许多人的目光引向了中国的农村金融。然而,在“农村金融热”的当下,笔者要郑重提醒全社会,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鉴于中国农业的效率极其低下,如果过度迷信和发展信用式的小额高息信贷,而不是大力发展大银行的大额低息抵押贷款,农村金融的遍地开花将有可能不是农业、农民的福音,而反过来成为枷锁,弄不好甚至会演变成与美国次贷危机相似的金融乃至社会危机!
  现在的情形是,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也大都成为抽走农村资金的“吸管”。根据有关专家估计,各类银行机构从县乡村抽走的资金,近几年每年大约在3000亿元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农业收益太低,农民不敢贷款,金融机构也不愿放贷。二是农村信贷金额小,管理成本太高。小额信贷的一个最基本生存法则,就是利息要求较高,否则难以为继,而中国传统农业尤其是种粮则是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如果支农信贷资金价格过高,无疑将与农业低效益形成强烈反差,二者不可能“成交”。因此,如果要从整体上保障国家农业和粮食安全,必须从国家层面大力发展政府补贴的政策性银行信贷和保险,而不能指望小额信用贷款。
  一些信贷机构确实也在民间以1%甚至更高的利息小范围揽储,而放贷收益则一般不低于月息3%。但这些贷款的去向,却不会流到农村、农业,而是相当一部分由急于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做了进城的创业资本,真正流到中小企业头上的有多少,恐怕相关部门都还未掌握数据。
  想想那些没有多少社会关系和技能的农民,做什么产业才能付出36%以上的年息后还能赚钱?在广东一带活跃着很多“跑业务”的进城农民,他们的任务就是“活动”一些工厂的采购员采购他们“代理”的产品,说白了是一起骗老板,运气好的可以把街上十元钱的产品卖到二十元,甚至一夜暴富;运气不好的十年八年的青春砸在里面而毫无起色,甚至也被各种采购员和假冒采购员骗,产品卖出去,款却回不了。如果遇到产业结构调整或经济的全面不景气,这些人的命运就更堪忧,其背后的小额信贷资金链条也将面临断裂的危险,弄不好就会演变成中国式的“次贷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源自对低信用人群的高息贷款,而小额信贷同样是对低信用人群的高息贷款!现在这方面的问题还不突出,主要是小额信贷还不够发达,民间借贷也基本上只在亲友间进行。
  发展小额信贷当然是大势所趋,但其价格的降低不能全靠市场的自然竞争来实现。我们还需要通过国家的金融力量,通过大力发展低息、高效、安全的农村抵押贷款来为小额信贷的价格“托底”,确保进城农民以较低的利息获得创业资本,也确保农村金融的安全。

  相关稿件
· 农业银行将打造6000个县域网点加强小额信贷 2008-10-20
· 哈尔滨银行天津分行开业主打小额信贷业务 2008-09-24
· 紧缩政策挤压利润空间 邮储银行加速推广小额信贷 2008-07-18
· 海南民盟省委:促建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 2008-01-25
· 农户小额信贷困境当思求变 200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