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持续大幅度非正常下跌,正在蒸发数千万投资人的金融资产,挤压上千万家庭的消费意愿,并造成金融资产结构退化、企业经营三面受敌,有诱发人为经济衰退的风险。务必尽早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相关数据显示,在外需下降、经济减速、内需作用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沪深股市持续大幅度非正常下跌,正在蒸发数千万投资人的金融资产,挤压上千万家庭的消费意愿,并造成居民储蓄持续猛增、金融资产结构退化、企业经营三面受敌,有诱发人为经济衰退的风险。对此,如不尽早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有效治理,掉以轻心,那将要付出沉重的后续代价。 先来看一组市场数据。据中登公司公布的相关报表,2006年12月,沪深两市月新增开户163万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当年全年新增开户537万户。而2007年全年新增开户数为6057万户。当年月新增开户数都在百万以上。其中,在500万以上的有6个月份。而当年4月新增开户675万户,5月791万户,9月726万户,8月更达到峰值的892万户。而2008年的1到7月,月新增开户数仍保持在百万以上。 这是什么意思? 按照沪综指目前的点位来衡量,这意味着自2006年底以来的20个月内新入市的数千万投资者,包括此间仍在持仓的老投资者,如果不做投机性操作,很少有人能逃脱资产被蒸发的噩运。仅以天相投资的统计数据来计算A股的情况,如果按照今年首个交易日约4300万持仓人持有的9万多亿流通市值来衡量,到8月12日约4800万持仓人持有的5万多亿流通市值,有超过4000万的A股投资人净损失近4万亿元金融资产,这还未扣除因大小非减持而增加的流通市值。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暂且不表。 再来看一组宏观信息。综合国家相关部门网站数据,2007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2008年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数据显示,近6个季度,我国经济出现了冲高滑落的走势。尽管增长仍处在平稳较快区间,但增速明显放缓。又据央行网站数据,今年1到6月,我国金融机构居民人民币存款从17.74万亿元猛增至19.78万亿元,增加了2.04万亿元。7月份,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19.6%,继续保持大幅上升势头。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的态势,大大减少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仅出口企业经营困难,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也步入了窘境。据报道,上半年我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关门。一些企业不仅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不稳定的双重压力,同时那些涉足资本市场的企业,还由于股市大跌,面临着资产品价值严重缩水的第三重压力。 综合上述信息,很明显,在外部需求下降、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因经济疲软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扩大内需、增强内需,已变得比什么时候都重要了。然而,不幸的是,一个经济隐患正在日益突出地表现出来,这就是由股市诱发的人为经济衰退。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股市持续大幅下跌,数千万人资产急剧缩水,经济预期变坏,消费行为必然要受影响。仅以A股投资来估算,如果4000万投资人平均每人投入20万元入市,缩水40%,还剩下12万元市值的股票,投资人都成了“股奴”。他们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消费,还包括这些“死”资产。最终,他们的家庭受影响程度要远远超过这初始投入的20万元。 这里计算的还只是4000万A股持仓人的情况,还未计算数量同样巨大的基金持有人的资产缩水情况。如此巨大的社会中间阶层人群及其家庭的资产被蒸发、消费需求被挤压,这对正处于消费升级关键时刻的中国经济来说,尤其对需要升级换代或产业转型的企业来说,将是十分负面的消息。 其次,股市持续大幅下跌,还造成社会资金结构的退化与金融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使原本已经开始朝着合理方向流动的社会资金流再次回潮,金融环境再趋恶化,高储蓄率问题再次困扰中国经济。这几个月的事实表明,在CPI持续高位徘徊的情况下,居民储蓄还在持续大幅增长,这不是金融市场有效性的证据。相反,一方面,大量资金流向银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严重缺钱。这实际上是金融无能的表现。 而股市的大幅下跌、消费需求受挤、企业经营受困、经济景气下降、金融体系低效,正显示出某种经济趋于衰退的苗头。因为,按照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大多数经济领域内的经济活动,如果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即为经济衰退。”而今年以来股市超过50%的跌幅,其负财富效应已经开始蔓延,这种持续大幅度的下跌对总需求的打压,很有可能触发经济衰退,其后果亟需警惕。 股市的问题,绝非是虚拟的市场问题。由于它影响着巨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及其家庭人口,因此,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极为复杂,社会成本巨大,不容忽视。所幸的是,现在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从“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表明决策层已经对经济下滑有所担忧。此时,如果忽视股市对国民经济的深广影响,那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力与增长可能性巨大,只要发挥股市的正面杠杆作用,改变全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预期,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走出目前的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