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贩子”不应是粮食安全的假想敌
    2008-07-29    作者:叶雷    来源:华商报

  作为我国粮食流通体系链条重要一环的“粮食经纪人”,已经超过100万,人们对他们是又爱又恨,更有人担心他们会影响粮食安全。(7月28日《中国经济周刊》)

  在目前全世界陷入粮食危机的背景下,重新检视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检视我国的粮食安全,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如何评价超百万的“粮食经纪人”及他们经纪行为,如何在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下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辩证看待。笔者认为,相对于计划经济下的粮食统购统销,农产品市场化改革以及伴生的“粮食经纪人”制度,至少解决了五个问题,一是刺激了粮食生产,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二是上门收购,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三是避免了“粮食白条”,让农民拿到了现钱;四是促进了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兴起;五是促进了粮食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错,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前提。既然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错,就不应该否定“粮食经纪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粮食经纪人”队伍的兴起与壮大,正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当然,目前确实存在着“粮食经纪人”过多过滥、囤积居奇、过分压低级别压低粮价,以及违法倒卖粮食等等问题,但只要下决心,也不难解决。其实,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化改革正到了关键时期,不仅不应该否定“粮食经纪人”制度,而且应该鼓励和引导“粮食经纪人”制度有序地发展。一方面,改革的惯性会让“粮食经纪人”队伍自发整合,只有那些效率高、信誉好、规模大的“粮食经纪人”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大多数“粮食经纪人”会被整编,或者被淘汰;另一方面,国家应该认真调研和总结我国的“粮食经纪人”制度,通过立法,提高准入门槛,建立信用档案,进一步规范其发展。
  当然,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不能够仅仅靠“粮食经纪人”的,国家必须有所作为。比如,把惠农资金真正用到农民和农业上去,进一步鼓励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立粮食安全监测机制,及时发布粮食供给信息,通过国家粮食储备系统适时对粮价进行调控,以避免大幅波动。
  总之,“粮食经纪人”不应该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假想敌,他们的存在,利大于弊。当下,对于粮食安全,最应该反思的是政府,如何想办法落实国务院7月初制定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始终抱有危机意识,从战略上对待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关稿件
· 粮食安全绝不仅是提高谷物产量 2008-07-21
· 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解放”农民 2008-07-17
· 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什么 2008-07-04
· 世界粮食安全会议难就生物燃料达成共识 2008-06-06
· 不可轻言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 200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