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进口:钱怎么花?买些什么?
    2007-01-31    邢渊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31 5版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扩大进口方面,我们应侧重哪些领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扩大进口对我国的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本报采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

用好钱可能难于多赚钱

  问:您认为我国进口政策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孙立坚:国家进口战略确实面临一些严峻课题我国已成为要素资源需求的大国,但是却没有操纵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进口结构没有充分地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政府采购行为也没有很好的改善和拉动国内企业采购能力,无法完全平衡我国结构性的贸易顺差。
  问:今年,调整进出口战略结构,扩大进口将成为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措施。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孙立坚:现在是我们静下心思考中国进口战略问题的时候了。中国经济正在为可持续发展进行着重要的结构改革。引进高附加值的产品及其技术,对提升我们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质”的飞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资源型要素市场的需求大国,如何保持一个宽松的资源进口环境,不仅决定中国企业盈利水平的好坏,甚至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另外,外汇储备急速膨胀,给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启动配套的进口战略是保证中国经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用好进口钱可能比多赚出口钱更难。因为进口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部分企业在资源进口上失误造成严重亏损,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进口需适度适时适地

  问:扩大进口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孙立坚:对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而言,进口至少有以下三个积极作用:
  一是有选择地进口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对中国产业的升级将会起到积极的效果。尽管以外商加工贸易主导的出口战略缩短了中国迈入经济高增长阶段的年限,但是,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成长和金融体系的效率,却没能显著改善。所以,像日本等国家当年经济腾飞战略那样,启动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口战略将很好地弥补目前加工贸易主导型经济模式的缺陷。
  二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丰富的外汇资源,适度适时适地的进口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要素资源也是中国企业急需补上的一课。
  三是配合货币政策调整,加大进口力度,也是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手段。

保护民族幼稚产业

  问:不适当的进口会给经济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孙立坚:比如,进口会给幼稚产业的培育战略带来挑战。尽管这种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占有力,但是,在前期投入阶段成本会很高,因而缺乏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很容易被外国产品所替代。所以对这类外国产品,设以高额的关税、准入成本,或给予相关的内资企业生产补贴,有时也是必要的。
  对于涉及民生、国防等安全性或支柱性产业,尤其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产业,如水利、交通、粮食和煤电等,采取和幼稚产业相同的保护方法,就会导致它们低效率和高成本的后果;而一旦开放,又不免担心非常时期国家安全上的问题。所以,最好是将这些支柱性产业进行业务上的层次分级和剥离,与核心内容没有密切关系的业务应该逐步开放,允许进口高质量的外国设备和产品。对核心内容,也应该导入内资和本国产品主导的竞争机制。比如,降低内资企业在这些核心领域的准入门槛和外资对这些企业渗透的监管。
  另外,进口管制的完全放开,也会对目前中国资本账户的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放开,更加有利于进出口结算上的人为操纵,使实体经济的资源很轻易地流入到欠规范的虚拟经济中去。在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剩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进口管制的放松会导致这类现象的加剧。

扩大进口应注意三点

  问:在您看来,扩大进口应侧重哪些领域?
  孙立坚:目前看来,我国扩大进口应该注重以下三大领域:稀缺资源的进口,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设备和产品的进口,与中国市场形成互补的农产品进口。
  如何使扩大进口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注意三点:首先,应尽快建立全方位的要素资源的战略储备制度。尤其是石油,美、日、德、法四国都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开始对战略石油储备立法。我国的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加快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将有助于中国提高对世界油价的影响力和采购的谈判能力。而把握好进口时机,提高谈判能力,是我们今后在进口稀缺资源和能源产品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其次,政府需要扶植企业进口外国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通过学习和研发使得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集中国家资源让产品顺利地进入市场流通。我们的有利条件是,拥有丰富的外汇储备,进口高技术商品不会受到资金瓶颈的约束。但同时,我们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让对方平等对待来自中国企业的订单。
  第三,在进口大宗商品问题上,依靠政府和行业力量比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更具经济效率,飞机进口模式应该作为很好的案例发扬光大。千万不能重演铁矿石进口的那种恶性竞争的模式。这种竞争造成了进口力量分散和抬价,而一旦成本上升,各类企业就更加希望用大批量的成品出口挽回成本上的损失。结果,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因为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受到缓解,反而更加扩大了顺差规模。
  另外,进口商品的询价机制、市场监控机制等,也是建立进口战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素。我们应该尽快学会进口技巧,不能因为只盯着眼前的出口盈利,而让粗放式的进口行为吞噬了苦心经营的出口业务所带来的宝贵财富。

  相关稿件